莞马全解密系列报道之云端号出色完成监控任务

30.03.2016  10:51

云端号(本文图片均由记者 郑琳东  程永强/摄)

莞马全解密系列报道②

方圆10公里范围内最小0.2米左右的物体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东莞时间网讯 “终于忙完了,很累,但也很值得。”随着“莞马”的结束,东莞前沿技术研究院产品总监娄彬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了。

27日,在“莞马”的起点,一个漂浮在空中50米高处的银色庞然大物格外引人关注,这个名为“mini云端号”的前沿科技产品,由娄彬和同事在现场进行操作。它除了能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还负责监测沿途温度、湿度、PM2.5、照度等实时环境数据。

从26日上午进场调试,到27日中午“莞马”结束后撤场,在这期间,娄彬和他的同事们只睡了3个多小时,他们度过了紧张而有意义的一天,云端号也出色完成了为“莞马”保驾护航的任务。 

26日上午就进场紧张调试

26日上午10点,娄彬和他的同事们来到了“莞马”的起点,也就是松山湖(生态园)管委会门口。刚到达现场,他们就紧张地忙碌起来。在对场地进行最后的检查后,工作人员在这里放飞云端号。

这个迷你版的云端号由东莞前沿技术研究院提供,它总长度18米,最大直径6米,由氦气提供浮力,驻空高度100至150米,载重20公斤。

在当天进行调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一开始,由于电压不足,无法满足云端号的正常运转,一时间令工作人员犯愁。娄彬于是跟电源供应商协调,紧急商讨后,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终于在晚上9点多将电线设备更换完毕,这令娄彬和他的同事长舒了一口气。

“每个人都很尽责,晚上更换电线设备时,由于现场照明情况不好,我们就围着工人,拿着手机给他照明。”现在想到这个细节,娄彬还是很感动。

26日,从早上开始,娄彬和他的同事一直忙碌到晚上11点多。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一切都准备就绪。随后,拖着疲惫的身躯,他们回到了住处,没休息多长时间,就要全力迎接第二天的“莞马”大赛。

对起点方圆10公里范围精确监控

27日凌晨3点多,娄彬和他的同事就起床了。简单洗漱一番,他们就马不停蹄赶到“莞马”现场,对云端号进行最后的调试准备。5点左右,离“莞马”起跑还有3个小时,工作人员就调试完毕处于待命状态了。

在“莞马”的起点,云端号成为当天最受关注的科技元素之一,它浮在50米高的空中,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格外显眼,引来现场人员的惊叹目光。

那么,这个云端号的内里到底有何玄机呢?娄彬说,这个迷你版的云端号里面搭载着光学遥感、通信设备,还有可见光-红外高清防震监控设备,它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负责对“莞马”起点方圆10公里范围内进行实时监控。

这个云端号有多厉害呢?娄彬形象地说,“10公里范围内,最小0.2米左右的物体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而在‘莞马’起点附近,一个没有灭的烟头,都可以被红外设备监测到,精度非常高。”

27日,娄彬作为云端号的总指挥,驻守在“莞马”的起点,一旁还有一群同事负责设备的操作和运转,随时处理异常情况。

云端号实时监控到的画面,会在现场的屏幕上显现出来。而它提供的实时监控画面,还会提供给现场的安保人员,成为他们采取行动的重要依据。

云端号在高空监控全场

云端号出色完成任务

除了对现场进行实时监控外,这个云端号还承担着另外的任务——通过物联网技术,云端号要在现场对沿途温度、湿度、PM2.5、照度等进行监测,数据将显示在现场大屏幕上,为赛事保驾护航。

“27日当天,设备运转一切正常,根据我们的监控,并没有发现异常,可以说云端号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娄彬说。

“莞马”结束后,娄彬和他的同事们长长舒了一口气,他们的脸上也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娄彬向他的同事们表示了感谢,并特意向记者发来了现场工作人员的名单。谈及这次参加“莞马”监测任务的感受,娄彬简单地说道,“累并快乐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