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产业尽享税收政策春风——“营改增”试点两年助推珠海现代产业发展效果明显

26.01.2015  15:16

  2012年11月1日“营改增”试点在珠海启动。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全市共有19,008户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累计为全市纳税人减税16.56亿元,增值税抵扣链条打通后,企业购买应税服务成本下降,增强了服务业竞争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导向,从而吸引更多资源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全市纳入“营改增”试点范围的纳税人户数比试点启动时增加14,034户,增长282.15%,平均每月增长11.29%,越来越多的纳税人进入“营改增”行列。 

   营改增”为珠海“三高一特”产业注入新活力。 据统计,试点两年多来,珠海100家“三高一特”重点企业培育项目累计减税达2.9亿元,其中高端制造业减税1.98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减税6443.64万元、高端服务业减税1828.74万元、特色海洋经济和生态农业减税985.09万元。 同时, 作为珠海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横琴新区、高栏港经济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分别是发展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平台。自“营改增”实施以来,横琴新区累计新增试点纳税人3249户,新增抵扣税款7923.39万元;高栏港区企业减税达2.03亿元,占全市因抵扣范围增加减税额的21.7%;高新区企业因“营改增”新增抵扣税款8008.99万元。 

   营改增”为服务出口创造竞争新优势。 营改增”对国际运输以及向境外单位提供研发、设计服务适用增值税零税率,实行免抵退税办法,对部分服务出口实行免征增值税。相对企业而言,在税负不变前提下增加了进项抵扣,有利于降低服务企业的出口成本,通过实现与国际通行税制的接轨,促进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对接,提高了服务出口企业国际竞争力,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新优势。两年来,全市适用零税率应税服务免抵退税的企业共16户次,“营改增”退税额260.84万元,免抵税额8419.15万元。 

   营改增”为专业化分工注入润滑剂。 营改增”将与先进制造业关系密切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服务业纳入增值税链条管理,进一步消除了重复征税,有利于促进现代服务业分工细化,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深度融合,降低制造业企业的营运成本,也为珠海产业进行专业化分工注入“润滑剂”。珠海“营改增”实施两年多来,为适应新税制变化,部分企业逐步针对“营改增”政策进行主辅分离、同业整合等,或者调整经营决策、转变投资策略等,有利于企业集中力量专攻主业,并将技术研发等业务做大做强,提升核心竞争力。 

编辑:李建强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