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市完善体系落实责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20.10.2017  09:44

今年以来,中山市积极探索,着眼长远,创新机制,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多措并举全面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应急能力,并从本年度台风灾害实战中检验出成效。

灾前备战

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加强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是我国“十三五”时期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内容,2017年中山市共投入264万元开展镇区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构建市镇两级救灾物资储备网络,提升全市防灾救灾能力。目前,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仓储面积2207平方米,近年来共储备救灾物资约2万件,折合价值约330万元;镇区共储备救灾物资约3.5万件,折合价值约437万元。同时,结合中山市救灾物资管理工作实际,在全省率先制定《救灾物资报废处理规定》,有效指导镇区开展救灾物资报废处理工作。

积极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为贯彻落实《省民政厅关于支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山市创新引入7个社会组织和1个国有企业参与防灾减灾工作,7个社会组织中有3个4A级、2个3A级。分别在物资代储备、物资运输、灾民安置转移、救灾物资报废和防灾减灾宣传等领域将救灾工作不同环节与社会组织业务特色有机结合,打造救灾工作社会化新模式。此外,今年率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将市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委托社会组织协助管理,引导社会力量开展社区风险隐患排查,确保在灾害发生前能针对性地对困难群体实施转移。通过联合社会组织策划形式新颖的宣传活动,增强广大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科学制定避险人员灾前转移安置方案。中山市现有室内避护场所141个,室外179个。141个室内避护场所有效避护面积达91.21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5.1万人入内避护。为确保灾害预警期间避险人员转移安置工作高效、科学进行,出台了《中山市民政局关于台风预警期间转移安置避护人员的实施方案》,对居住在低洼地带或住房存在安全隐患的散居特困人员、双低家庭、困难重点优抚对象和孤寡老人等特定人员建档立册,按台风预警等级实施常态化转移安置;并建立回访制度,及时排查和更新特定人员名单,确保所有处于风险范围内的人群得到精准援助。此外,还制作了全市应急避护场所分布图,方便市民了解应急避护场所的分布情况。

高效应对灾情

中山市民政系统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救灾,取得显著成效。为有效应对今年第13号台风“天鸽”,民政部门及时向群众开放全市141个室内应急避护场,以及村(居)委会、影剧院、老人活动中心等333个临时安置点。全市安置避险人员11536人,其中孤寡老人、特困人员、低保家庭成员共1247人。同时,实现生活物资、食品安全、消防安全、治安管理“四个到位”,切实保障紧急转移群众的基本生活。此外,各镇区、市救助管理站加强巡查,主动救助流浪乞讨人员16人。对陷入困境、居无定所、流落街头的各种生活无着落人员积极施救,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其解决生活困难,确保其安全度过风期。

灾后精准救助

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迅速做好灾害救助工作,在灾情发生一周内已落实灾后救助资金共240多万元。市镇两级民政部门向因灾遇难人员家属发放抚慰金约27万元。向台风“天鸽”期间经转移集中安置到各镇区应急避护场所和临时避护点的1万多名避险人员发放救助应急期生活救助金共56.35万元。按照市级临时困难救助标准(即2688元/人),向因灾致家庭困难救助对象158户476人发放救助金约128万元。对37户房屋受损家庭发放补助资金逾30万元。

志愿服务多元化参与灾后救灾工作。在台风“天鸽”过后的第二天,各镇区动员逾3000名志愿者积极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市志愿者联合会与报业集团公益周刊发起了“爱心货车”征集活动,共有50辆车参与志愿运送服务;中山市慈善总会、中山广播电视台等联合发起“台风过后,我们在行动”公益行动,倡议有爱心的市民志愿参与灾后复产工作,积极投身树木清理、环境卫生等志愿服务;中山市慈善总会动员了中山市博爱行动义工46支队伍2300多人次参与城区孤寡残疾家庭探访和80户电话回访,及时为需要帮助的人伸出援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