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报警频扰“110” 惩戒力度亟待加大
新华社石家庄1月10日专电题:奇葩报警频扰“110” 惩戒力度亟待加大
新华社记者朱峰、杨帆、陈诺
“110”,这串简短的号码,历经30年发展,已成百姓排忧解难的关键。记者在多地调查发现,在服务群众、扶危救急的同时,每年各省的110报警台都要接到巨量无效报警,而报空警、报假警、恶意骚扰更是层出不穷。
打怪找猫爬树 “110”很忙
“这里有僵尸,很多都是会蹦的,请赶紧过来”“我是公安部长,我有案要报”“我看到奥特曼了”……全国第30个“110”宣传日到来之际,多省公安机关通报2015年“110”报警台收到的奇葩报警电话,有的省份无效报警超千万起,有的骚扰电话数量竟超过有效报警。
记者了解到,河北去年警方接到各种无效报警多达1009万起,河南去年各级“110”报警服务台接报无效报警超过1628万起。江西警方日前通告,去年全省“110”受理群众报警电话999万起,其中有效警情不足总数的五分之一。
受访的一些基层公安“110”接警员告诉记者,几乎每天都能接到让人想笑又无奈的骚扰电话,有人家里宠物猫爬上街边大树,希望民警能来“一显身手”;还有人编故事说看到很多僵尸在街上蹦。报空警、报假警、恶意骚扰,让接警员防不胜防。
骚扰电话泛滥 “110”缘何“受宠”
“大量无效报警电话打入让‘110’报警服务台不堪重负,更干扰了‘110’接处警工作。”河北省公安厅指挥中心副主任李中亮指出,这其中,无效报警中骚扰电话影响最坏。
李中亮介绍,骚扰电话主要分为5类:一是酒后拨打;二是精神病人缺乏监护彻夜拨打;三是个别人因为心情不好等原因打来聊天;四是有人恶意骚扰女接警员;五是一接通即挂机。
记者在合肥市“110”指挥中心了解到,从2014年初开始,几乎每隔一段时间,中心都会接到一个“我想吃烤鸭”的电话,有时候甚至一天能接到十多个,对方经常换不同的号码,且每一个都是公共电话。
西南政法大学教授蔡斐认为,许多人毫无原则的拨打“110”,有多种原因,一是不少人把现实中所有问题都推给政府解决,首选对象就是大家熟悉的“110”;二是一些人法律意识淡薄,没有意识到随意拨打、骚扰“110”是违法行为;三是现行法律法规对此类行为处罚力度偏弱。
惩戒力度亟待加大 报警岂能“有恃无恐”
各类无效报警电话一方面给接警员带来困扰,另一方面更对本来就紧张的处警资源带来麻烦。为何一些蓄意报空警、报假警,恶意骚扰的报警人能一直任性?
河北世纪方舟律师事务所律师翟亚星表示,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消防法》有关规定,可对相关人员处拘留及罚款,情节严重还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此外,河北等多省的公安“110”指挥中心都出台了执法规范,但实际情况中处罚存在困难。
“对于动辄百万起、千万起的无效报警电话,取证难、固定证据难,费时费力。”翟亚星说,警方只能每年选择部分典型案例通告,单纯警示教育也让一些“小打小闹”的报警人有恃无恐。
“目前一些报警人能如此任性,未能进一步有力地打击处理是原因之一。”河北省公安厅接处警指导科科长仇雪春说,“确实有超过90%的骚扰电话无法处理,接到了就接到了,之后只能放弃,不做任何处理。”
此外,专家表示,仍需完善立法,细化报假警、骚扰电话相关的规范条例,形成一套相对独立的法律体系。警示教育辅以惩戒,能有效保证“110”报警台的日常工作,整风肃纪也将赢得更多群众理解。
记者采访中,多地警方都表示,2016年在分层次、分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110”普法宣传的同时,将进一步加大对拨打骚扰电话违法人员的曝光力度。对于恶意、长时间、高频的骚扰,也将加大查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