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蒙能源合作新格局 从资源出口到能源利用

27.08.2014  14:51
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后,中蒙之间的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并签署了26项合作文件,在此大背景下,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经贸合作总体思路。

原标题: 中蒙能源合作新格局 从资源出口到能源利用(图表)

  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后,中蒙之间的关系提升至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并签署了26项合作文件,在此大背景下,按照矿产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合作“三位一体、统筹推进”的经贸合作总体思路,和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的目标,以及鼓励增加高附加值产品贸易在双边贸易中所占的比重的发展方向,中蒙之间的经贸合作翻开了新的篇章。

  笔者自2008年开始为多家蒙古矿产企业提供中国市场调研咨询服务,曾多次到乌兰巴托在国际会议上发言,每年数次到中蒙的多个口岸实地调研。凭借对中蒙目前的煤炭等贸易现状和瓶颈的了解,结合两国所签署的文件和合作项目,试图探索中蒙在能源经贸领域的合作新动向。

   一、中蒙能源经贸合作现状

  蒙古国与中国腹背相依,接壤边界线长达4710公里。蒙古国地广人稀,面积156万多平方公里,300万人口,劳动力和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自1990年以来,中国一直是蒙古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投资国。中蒙经贸规模20年间增长50倍。数据显示,1994年,中蒙双边贸易额仅有1.2亿美元;到了2013年,两国贸易额已升至60亿美元,占蒙古国对外贸易总额的一半以上,其主要原因在于两国产业结构互补性极强。

  作为内陆草原国家,蒙古国的主要产业包括农牧业、矿业、交通运输业等,矿业是其支柱产业。数据显示,蒙古现已探明80多种矿产和6000多个矿点,其中煤炭蕴藏量约1520亿吨、铜2.1亿吨、铁20亿吨、磷2亿吨、黄金3100吨、石油80亿桶。蒙古国需要凭借矿业资源储藏量丰富的优势来发展本国经济,无论从地域还是能源需求而言,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的中国都是一个很好的市场;另一方面,中国的机电产品、农产品、建筑材料、纺织品等也颇受蒙古国的青睐。

  2011年,蒙古经济增长率达到17.3%,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煤炭开采业替代铜开采成为蒙古支柱产业和拉动蒙古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引擎。2011年,蒙古国外贸总额首逾百亿美元,达到113亿美元。其中,煤炭出口总值22.4亿美元,占出口总值的46.9%,同比增长156%。煤炭出口占外贸总值的比重和对于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而易见。

  2010年,中蒙之间的贸易额由2008年-2009年的25亿美元左右大幅提升至近40亿美元。2011年,中蒙双边贸易额飙升至63.3亿美元。2012年,双边贸易额小幅增长至66亿美元。2013年,双边贸易额小幅回落至59.6亿美元。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