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篇布局绘就蓝图 广东各地掀开文化建设新篇章

26.01.2017  22:42

1月中上旬,广东各地先后召开“两会”,总结过去5年的成绩,谋划未来5年的发展,部署今年的工作。多个市政府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对未来的文化建设有所侧重,鼓励各地文化工作者坚定信心,继续前进。

今后5年,各地谋篇布局,绘就蓝图,通过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重要支撑。

广州市将通过建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倡导全民阅读和家庭文明、实施文化品牌战略、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利用等一系列举措,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韶关市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响韶关特色文化品牌”作为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是该市将要补齐的13项小康社会短板指标之一。

未来5年,佛山市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全面优化城市功能,挖掘提升历史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城市、产业相融共生。

东莞市提出,把发展群众文化、群众体育作为基本方向,建设城市“十分钟 健身 圈”、镇村“十里文化圈”,承办好男篮世界杯、亚洲马拉松锦标赛,进一步打响篮球、莞香、音乐剧等品牌。

在惠州市规划的宏伟蓝图中,“建设文化强市,文化软实力更加厚实”是其中重要的一环。该市将加快文化惠州建设,发展“文化+”新兴业态,建成文化惠民先行区。同时,加强传统文化保护利用,促进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明深度融合,提升文化影响力。

阳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节点之一,该市提出了“突出海丝特色,建设文化新城”的目标。阳江将擦亮“南海I号”品牌,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做好“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建设海上丝绸之路主题文化景区和海丝文化博物馆。同时,着力挖掘保护漆器、风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书画、音乐等地方传统特色文化,加强南恩路等历史文化街区和雅韶十八座等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谋划建设阳江文化名人纪念馆。此外,还将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并设立文化产业发展 基金

随着“两会”结束,各地也陆续完成了换届工作,紧锣密鼓开展各项工作,由此翻开了文化建设的新篇章。

2017年,各地将加快建设一批文化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文体设施配套,如韶关市的芙蓉新城文化组团等标志性文化场馆,广州的报业文化中心、广州美术馆、广州文化馆新馆、南粤先贤馆等,珠海的珠海艺术馆、古元美术馆、科技馆等,佛山的国际体育文化演艺馆、佛山新城文化中心等;将加快建设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如韶关将建成10个示范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东莞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中山则将在6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留住文脉,做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是各地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为此,广州将做好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完成史迹点文物本体保护、遗址展示和环境整治工作;佛山将落实岭南特色街区复兴计划,加强对梁园、仁寿寺、康有为故居等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的保护活化;汕头将推进小公园开埠区修复改造,揭阳将启动丁氏光禄公祠修缮工程,推进大脊岭抗战纪念公园二期项目建设和棉湖战役遗址修建工作,积极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东莞将抓紧编制历史城区文物古迹连片保护规划、建立覆盖全市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实施“文物保护与利用”和“城市历史文化特色与价值强化”两大工程、挖掘工业遗产资源、争取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湛江将重视保护城市历史文化风貌,开展自然村落历史人文普查和南粤古驿道保护利用。

2017年,各地还将加大文化惠民的力度,举办一系列重大文化活动。如广州的中国音乐金钟奖、国际漫画节、广州艺术节、广州文化周、国际艺术博览会,珠海的中国国际马戏节、广东国际 旅游 文化节,佛山的秋色巡游、功夫嘉年华,汕尾的“马思聪杯”小提琴邀请赛,惠州的第13届省文化艺术节,阳江的风筝文化节等。

广州、珠海、佛山、惠州、东莞、肇庆、云浮等市政府,还将新建文化设施、落实好文体惠民工作列入为民办理的十件实事。珠海提出,新建7个市民艺术中心、10个社区体育公园。佛山将建设300个行政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惠州将进一步提升文体惠民水平。肇庆将加快市体育中心升级和肇庆新区体育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府城复兴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