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皮书: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分“三步走”

10.10.2014  18:03

  中新网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 李金磊)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10日发布的《丝绸之路经济带研究蓝皮书2014-2015》指出,中国首倡并主导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实质上确定了向欧亚内陆开放的新的战略方向,建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可实施“三步走”战略,预计将在2049年初步建成。

   确定向欧亚内陆开放新战略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明确提出,要抓紧规划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

  10日在北京发布的上述蓝皮书认为,丝绸之路沿线孕育了几乎所有对人类影响深远的古代文明,也是贯通欧亚非大陆的经济发展大动脉,中国首倡并主导推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覆盖人口近30亿,一旦建设成功,将重塑1500年之后以大西洋为重心的国际秩序大格局,有望成为新全球化时代的经济大动脉、和平发展的新纽带和世界体系的新重心。

  蓝皮书进一步指出,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实行“战略东移”,中国的东翼遭遇到来自美国和美日同盟的巨大压力。这种情况下,中国打开西部的大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发掘自己的战略空间,既是中国与中西亚地区共同利益所在,也是中国东西两翼战略的“再平衡”。

  “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概念,实质上是为中国确定了一个向欧亚内陆开放的新的战略方向,”蓝皮书称,把这一战略方向发展好,对中国的能源安全、贸易安全以及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可实施“三步走”战略

  蓝皮书认为,虽然目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面临着区域外部力量的压力,一些国际媒体与专家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进行了“零和博弈”式的解读,将共同利益的建设视为大国的势力争夺,将区域内国家的合作视为“貌合神离”,但总体而言,区域内主要国家对这一倡议的理解和赞同多于疑虑和反对。

  针对如何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蓝皮书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可以实施一个时间跨度为35年的三步走战略,预计将在2049年初步建成。

  具体来看,从现在起到2016年为战略动员期,2016年到2021年为战略规划期,2021年到2049年为战略施行期。在战略动员的基础上,由主要大国牵头成立协调小组,开始厘清已有的合作机制中的各种标准,推动各领域标准的统一与施行范围的拓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文对中新网记者表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有长期的国际沟通与民心交流,需要集思广益、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打造出各参与方利益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