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眆:谈延长中国人口红利

17.05.2014  00:34

      时间:2014年4月4日11:00
      简介:美国东部时间3月27日至30日,一年一度的美国亚洲研究协会年会在宾夕法尼亚州的费城举行。中国网《中国访谈》在亚洲年会的现场采访到了中国社会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教授,请他就我国目前改革红利取代人口红利的相关问题发表观点
     
        蔡昉 中国社会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

      中国网:
      蔡所长您好!2010年开始我国人口红利消失,当前我国正值全面深化改革,用改革红利取代人口红利之时,我们如何确保制度层面寻求的改革红利能够得到充分的发挥?

      蔡昉:
      如果你要想获得改革红利,你首先就要改革,所以确保改革红利的重要发挥,其实就是确保改革能够得到推进的。
      我们过去很多年也部署了很多改革,有一些改革推进的比较顺利,还有一些改革相对的进展缓慢一些。一般我们会认为有一些改革领域推进的慢一些,原因主要是你要改的这些东西本身是涉及一些既得利益群体,或者既得利益集团的,这些有可能是一些部门,也有可能是一些地区,甚至是一些群体,在这种情况下,你要想推进改革,打破既得利益的阻碍,你就必须下大决心。
      也就是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全会都讲到了,说要有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所以我们首先要有政治勇气和政治智慧,要从顶层设计来真实的推进改革,才能真正获得改革红利。

      中国网:
      目前在中国哪些方法可以缓解劳动力短缺和劳动力成本的压力,都有哪些途径可以延长我国的人口红利,政府如何改善劳动者的人力资本技能,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蔡昉:
      改善劳动力供给,因为我们说人口红利消失,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我们的劳动力供给已经不足了,从2010年之后,我们15岁--59岁的劳动年龄人口就是决定减少的。
      当然未来要应对这种不足,要用更高的生产率来取代它,但是我们给定我们现在的制度环境其实还有很多的空间能够增加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参与率。
      比如户籍制度改革。因为现在我们有2.7亿农民工,差不多1.7亿是进城的农民工,这虽然是一批庞大的劳动力供给,因为他们没有城市的户口,因此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他们的劳动力供给是不稳定的,他们预期比如说40岁以后就会回家,平时遇到了经济的波动他们也可能被迫回乡了,如果户籍改革能够把这些人变成城市的永久居民,享受同样的基本公共服务,那他们的劳动力供给会更为稳定,可以明显地提高和延长人口红利。

      蔡昉:
      除此之外我们讲到劳动力的数量,另外一方面还有劳动者,说数量在减少,但是劳动者的质量如果能得到提高,也是一种新的人口红利。
      我觉得我们政府应该抓这件大事,就是着眼于未来,必须从今天训练的抓起来,就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首先必须保证新进入劳动力市场的群体是受过只能越来越好的教育,不能说过去还进来一批高中毕业,大部分都是初中毕业,今后会进来一些不上高中的,甚至初中毕业之前就辍学的人,如果是这样的话,长期看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本来数量就紧张,结果你的质量也下降了,不要说延长人口红利,我们想转向生产力提高的经济发展方式,也都可能会做不到。所以我觉得教育、培训今年就得抓起。

      中国网:
      您曾经指出,我国GDP的增长只有8%来自劳动力的贡献,所以不要高估劳动力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那么我们今天GDP下滑的主要原因到底是不是因为人口的原因呢?

      蔡昉:
      这句话我没有说过,不像美国政治家说用谎言来掩盖谎言,这句话我注意到这是网上的话,这是在场的记者没有搞明白,正好把我的话给说反了。因为我是说,如果你把过去经济增长、GDP增长,我们过去是10%的增长速度,你把它分解都是什么做出的贡献,那你可能看到,经济增长速度中只有8%是直接来自于劳动力数量的增长,看上去不大,但是我想说的是你不要低估它的贡献,不是说不要高估,是不要低估它的贡献。
      为什么不要低估它呢?它只有8%的贡献来自于这儿,我是想说8%是直接劳动力的数量贡献的。还有比如4%、5%是劳动力的质量、人力资本做出的贡献。还有接近8%甚至可能10%是来自于劳动力从农业生产率低的部门转向生产率高的部门,它贡献了生产率,这就已经是很大的比重。更重要的一块,我们经济增长过去有60%--70%的贡献来自于资本积累,投资,而资本之所以能够得到充足的资本积累,是因为你的人口抚养比比较低,是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也是一种人口红利。再加上劳动力充足供给了,资本的回报率就高,所以我们整个经济增长都是人口因素的贡献,恰恰和原来人们说的,他们是误传了。

      中国网: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以及他们的工资与低端劳动者趋同,越来越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现象,有一些质疑者认为我国高校原本就不应该扩大规模扩招,未来我国高校是否还应继续大规模扩招?您如何评价这种观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劳动力供需失衡的问题?

      蔡昉:
      首先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问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正视,任何人说闭着眼睛不承认这个现状都是错误了。
      我们也有很多经验借鉴,其实所有的国家在某一个阶段都有高校扩招的经历。而且在高校扩招的同时,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大学生就业难、工资低端的现象,在这个时候你有很多的选择。
      一个选择是知难而退,就是说大学生过渡了,有一个词叫过渡教育,我就缓慢一些。比如日本就采取这样的办法,结果日本在80年代后期开始,它的整个高等教育和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反而拉大了,这也是日本后来陷入到了失去的20年的重要原因。

      蔡昉:
      还有一种办法,到底大学生(就业)难在哪儿了?劳动力市场永远是缺人才、缺高素质劳动者,为什么大学生反而不受欢迎呢?可能会出在我们教育制度上,我们教的东西不对头,和市场的需求不衔接,也有可能出在哪儿?我们的劳动力市场没有把大学生很好的和雇主连接起来,所以有很多具体的困难我们具体克服,但是绝对不能引出一个不要高校扩招。如果我们不要发展大学教育,或者不要保持这样继续的增长速度,都不能说这是短视的观念,我认为就是“瞎子”的概念,所以我认为中国的高校教育要继续扩大。
      也有人认为我们可以用职业教育来代替大学教育,职业教育学技能,市场上正好需要。职业教育肯定也要发展,但是它不能替代大学教育,你看上去说我想学的是一种技能,将来我就容易找到工作。但是我们未来产业结构调整会非常快,那些职业按照美国发达国家的经验,说我们今天看到的职业十年前可能就没有,三十年前听都没有听过,谁有这样的预见说我能为未来培养出需要的人才呢?所以我们培养一个通识性的人才,他们掌握基本的技能,掌握学习的能力,软技能,掌握外语、电脑这样一些通用性的机能,在这种情况下未来需要什么样的技能,他们可以很容易就学会。
所以我觉得职业教育要发展,但是要健康的发展,同时它绝对不能取代高校教育。
     
      中国网:
      中国的改革都是渐进式的,能否谈一下您对城镇化的理解与看法,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式的分析与预测?
 
      蔡昉:
      中国改革一直当前为止是渐进式的,因此我们未来新兴城镇化是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城镇化,我赞成仍然要继续保持它的渐进性。当然渐进性的含义不是说要拖延改革,我们还要推,而且要有时间表,要有路线图。
      与此同时保持渐进性的含义是什么?我们的确要区分不同类型的城市。现在讲到在那种特大、超大型的城市,说人口多密集,产生了环境问题、交通堵塞问题,甚至可能有贫民窟的城市病等等。我倒觉得这不是拖延改革,不在这些城市进行改革的理由。如果它面临这样一些问题的时候,可能有一些政府没有改革的动机,他怕引起更过渡的人口流入,这时候我们就要通过研究、通过实验,去看我们城市病到底问题在哪儿?是不是我们大量的人口、劳动者、农民工进来了造成的城市病,还是因为你政府的管理能力不够、政府的服务水平不足而导致的城市病。
      我们学者天天写文章告诉他们,这是你们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能力不够造成的,他也不会相信,也不愿意相信,所以我觉得也可以在实践中让大家去摸索,看到事实以后他才能下决心。
      但是总得来说,渐进式改革绝不意味着拖延改革,更不意味着不改革。

      中国网:
      非常感谢蔡所长接受我们中国网的采访,谢谢!

      蔡昉:
      谢谢!
温国辉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
优化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 推进共建粤中国广州政府
广州市委部署干部监督工作
完善干部监督制度机制提高干部监督工作水平 日中国广州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