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农村土地确权流转“唤醒”新财富

31.05.2015  11:43

  ●本报记者  张  柯

  特约记者  涂永平

  今年春耕时节,蕉岭全县大大小小的农业经营主体成了最活跃的主角。农村土地确权之前,全县土地流转面积无法准确统计,确权后,已有共计12000亩农田流转集约,农民专业合作社达300多家,注册家庭农场也突破百家,达到130多家。数字之外的,是更多的土地效益因确权流转而被“唤醒”。

  蕉岭县需流转土地全部在县级农村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从2013年底成立至今,该中心共受理了70笔业务,涉及全县8个镇,面积从几亩到2500亩不等。其中,最大一笔耕地流转到了蕉岭延源长寿食品有限公司名下,而流转了500亩给该公司的广福镇石峰村,去年又流转出了800亩农田,总流转面积1300亩,约占全村耕地面积2000亩的六成多。

  村里如何愿意拿出这么大面积的耕地进行流转?村支书罗吉忠向记者道出了村民们的盘算。与全县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地相比,石峰村人均1亩左右耕地显得是相当“富裕”,但由于年轻劳动力外流及自留口粮地等原因,村里实际耕种面积不断缩减。据县农业局调查,该村每亩粮食作物的纯利润仅600元,农业收入占村民总体收入的比重不断降低。“确权后每亩土地流转价800至1000元,流转前则只有200多元或300斤稻谷。”罗吉忠介绍,不仅如此,农户还在农田里当起了工人,日薪可达70至80元。

  对农企、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而言,土地确权后流转不仅免去了种种“麻烦事”,明晰的承包权、经营权信息更成为让他们拿到了农业金融贷款的“敲门砖”。土地变活钱有了“蕉岭版本”。

  今年4月29日,蕉岭县制定出台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登记办法(暂行)》,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创新金融服务方式,规范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登记行为。“我务农10年,今年第一次用农田申请到了农业贷款。”让长潭镇白马村新车组的科诚家庭农场负责人林干松成功贷到款的,是其去年底流转至家庭农场113亩农田的11年经营权。从最初30亩到如今900多亩农田,土地集约化带来了种植机械化,但数十万元的购置农机设备资金以往每年都要困扰林干松。“现在用流转证申请农业金融贷款,实实在在减轻了资金筹措压力。”林干松表示,他下一步更期待银行政策进一步放宽,依据个人信用度提高贷款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