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县:咬定目标抓项目 不换频道谋发展

18.09.2016  18:36

蕉岭县城更加宜居宜业。(涂永平 摄)

梅州第一个纯商业城市综合体奥园广场即将投入使用。(涂永平 摄)

塔牌6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加快建设。(涂永平 摄)

三圳镇九岭村荷花基地景色如画。 (魏小良 摄)

长潭镇白马村美丽乡村建设成绩显著。(涂永平 摄)

国内技术领先、生产超声波健康产品的蕉岭固特超声公司生产车间。(陈晓光 摄)

  蕉岭县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振兴发展战略部署,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科学应对淘汰45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导致税费减收2亿多元、财政收入锐减50%的严峻形势,成功战胜2013年“5·19”特大水灾,采取堵缺口、稳增长、加快发展、赶超发展等一系列有力措施,咬定目标抓项目、不换频道谋发展、矢志不移促振兴,全县经济总量大幅增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现翻番,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市排名不断进位前移,全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振兴发展取得新跨越

  世界长寿乡、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一项项荣誉,见证着蕉岭县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2014年获得振兴发展评估考核全市各县(市、区)第一;201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7.11亿元,是2010年的1.58倍,年均增长11.4%;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06亿元,是2010年的2.69倍,年均增长21.9%;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万元,是2010年的1.65倍,年均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万元,是2010年的1.95倍,年均增长11.3%……数字的背后,凝聚着蕉岭全县上下奋发进取、加快发展的辛勤汗水。

  如今的蕉岭,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新型产业快速发展,城乡宜居宜业环境更加协调,各项改革进一步深化,发展活力明显增强。今年1至8月,该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9076万元,同比增收8755万元,增幅28.87%,增速居全市第一;在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居全市首位的基础上,1至8月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同比增长33.3%,其中工业投资12.4亿元,同比增长80%,增速继续领跑各县(市、区),县域经济呈现出增长快、后劲足的局面。

  “两区两业”成新引擎

  面对淘汰450万吨落后水泥产能导致税费减收2亿多元、财政收入锐减50%的严峻形势,蕉岭县克服各种困难,全力推进改革创新,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积极打造北部区域新型建材百亿产业和中南部区域长寿健康百亿产业“两区两业”,奋力开创蕉岭振兴发展新局面。

  在塔牌集团6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在进行水泥储库、窑尾塔架、原料堆场、大型设备吊装和桩基工程等建设,大型钩机、铲车、货车来回穿梭,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塔牌万吨线筹建指挥部负责人告诉笔者,塔牌万吨线项目是蕉岭县加快百亿新型建材产业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总投资40亿元,分两期进行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0多亿元,第一条水泥生产线预计今年底投产。项目全面建成投产后,预计年产值40亿元,税收4亿元。

  “目前,全县新型建材产业得以强势发展。”该县有关部门负责人告诉笔者,在全力扶持塔牌、油坑、皇马三家水泥骨干企业新上旋窑水泥生产线的同时,该县还全力扶持企业发展纤维增强水泥板、预拌干粉砂浆、精细化工、防水砂浆、保湿隔热板、环保涂料等新型建材,不断延长建材产业链条。

  据了解,塔牌集团在建成200万吨粉磨生产线的基础上,全力加快全球单产能最大、工艺最先进的6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建设,全面建成投产后,可从经济上再造一个蕉岭。油坑集团全力推进300万吨水泥生产和技改项目建设,将成为蕉岭新型建材产业的又一航母。皇马公司100万吨粉磨站、宏基建材商品砂浆生产线建成投产,淦源建材在技术突破、研发新产品的路上越走越宽……预计到2018年,蕉岭水泥总产能将达2500万吨、产值88亿元,其他新型建材产值达16亿元,全县新型建材产业将在全市率先打造成百亿产业。

  在打造新型建材百亿产业的同时,该县依托世界长寿乡品牌优势,抓招商引项目、建基地促开发,推动长寿健康百亿产业在一二三产业上协同发展。着力建设农业示范园,狠抓总投资5亿元的奥园长寿食品种植加工生产基地、客家农夫现代科技农业示范园、三圳农业大公园等项目建设,推动标准化生产,带动一杯茶、一瓶水、一粒米、一棵笋、一瓶蜜等“五个一”长寿食品开发,打造粤东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促进农林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狠抓总投资10亿元的固特公司健康超声波家电和超声医疗设备生产线、总投资13.5亿元的蕉岭金奥公司粮食加工和水资源开发、润兴公司生态长寿肉类食品加工等项目建设,推动高端化生产,提高长寿健康产品附加值。强化与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深圳铁汉生态环境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加快推进总投资55亿元的健康产业园建设、长潭旅游度假区和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以及省级新农村示范片、金奥长寿产业园、奥园跨境电商产业园、精品酒店等项目建设,打造知名休闲养生旅游目的地。据统计,2015年,蕉岭长寿食品产值约18亿元、健康用品产值约1.59亿元、休闲旅游总收入25.49亿元。随着一大批项目的落户建设、长寿食品开发和品牌的打响,蕉岭百亿长寿健康产业扬帆起航,快速发展。

  “三大抓手”有新进展

  如今,走进蕉岭县,但见城里高楼林立,乡村洁净美丽,交通方便快捷,社会和谐,百姓幸福。

  在位于蕉阳大道西侧桂岭新区核心区的蕉岭奥园广场,梅州第一个纯商业城市综合体奥园广场商业综合体已完成主体建设,即将投入使用。蕉岭奥园广场副总经理苏志洪告诉笔者,奥园广场总用地面积99.5亩,重点实施大型商业综合楼、商业步行街和公共停车场建设,将打造成桂岭新区商业中心。目前,已完成第一期商业街主体工程建设,第二期住宅楼正在建设基础工程,大型商业综合体整体项目预计2017年全面完工。

  近年来,蕉岭县扭紧“三大抓手”,扎实推进扩容提质,加快产业集聚,筑牢发展基础。蕉岭迎宾馆开业运营,碧桂园商住项目基本建成,长寿新城、保利园、奥园广场商业综合体、桂岭学校、景川长寿酒店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快推进,粤东西北及闽赣首家大型跨境电商产业园落户蕉岭并开始运营,桂岭新区起步区初具规模,城市经济新业态逐步形成。采取PPP模式推进产业集聚地北区建设,全县工业建设用地达4224亩,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去年产业集聚地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6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4亿元、税收1.79亿元。全面完成205国道等“一桥五路”、新农村公路等总长286公里的城乡路桥建设改造工程。投入1.5亿元完成规模化节水灌溉增效综合示范建设、省级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和3宗省山区中小河流治理等水利工程。

  农村综合改革成典范

  在全省率先建立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国地方改革创新经验发布会暨“全面深化改革”地方成果报告会上作经验介绍,广东省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平台建设现场会粤东西北片会议在蕉岭召开,第十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暨“农村综合改革与基层治理创新”全国研讨会在蕉岭举行,成为首批14个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单位之一,镇级“一办一中心”改革被评为“全省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优秀项目”,被列为全省8个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试点县之一,被国家确定为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区域……

  近年来,蕉岭县抓住被确定为首批“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单位”的机遇,积极先行先试,勇于探索改革新路,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农村产权交易体系建设、创新现代农业经营体制、基层治理改革创新等改革,激活了农村发展活力,加快了城乡“一体化”发展,惠及千家万户。

  “我们正在抓紧施工,花海、儿童娱乐场、儿童牧场、儿童跑马场、多功能草坪等功能区基本建成,有望在国庆期间开放。”世界寿乡·客家农夫·农业公园项目负责人潘海云日前告诉笔者,客家农夫项目总投资1.6亿元,是集生产种植、农耕体验、生态观光、休闲旅游、农产品深加工于一体的农业公园。

  在三圳镇招福村锐腾家庭农场,笔者看到100多亩优质稻禾苗青翠嫩绿、长势喜人。农场主钟广说,土地确权登记后,村民领到了《经营权证》,再也不用担心土地会流失,自己也通过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集约到更多土地,经营发展家庭农场。据了解,土地流转激活了农村沉睡资源,推动了现代化农业发展。在长潭镇白马村,科诚农场主人林干松从农户手中集约了120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稻,从抛秧到烘干稻谷基本实现机械化操作,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效益。

  民生事业快速发展

  “今年高考成绩再创新高,取得历史性突破:蕉岭中学学生徐剑浩勇夺梅州市文科、文综单科第一,被北京大学录取;蕉岭中学钟媚青理综获全市单科第一,被清华大学录取;重点本科、本科、专科以上入围率继续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蕉岭县教育部门负责人告诉笔者。

  2014年全县实现省“教育强镇”复评全覆盖,2014年12月顺利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督导验收,中高考不断取得突破,重点本科、本科、专科以上入围率连续九年位居全市各县(市、区)第一……近年来,蕉岭县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围绕“教育工作全面发展的先进县”目标定位,坚持均衡发展、内涵发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到实处。

  该县围绕保障底线民生、推进教育均衡、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养老服务等民生实事,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推进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扎实推进省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试点工作,全县建立起112个公共服务中心(站),县、镇、村(社区)三级公共服务实现全覆盖。医联体改革稳步启动,公立医院改革全面铺开,各镇卫生院“五个一”医疗设备全部配齐。成立全市唯一的县级足球管理中心,在全市各县(市、区)率先建成爱心自行车慢行系统。获评“中华诗词之乡”。全面打赢第二轮扶贫攻坚战,投入帮扶资金3400多万元,落实38个村帮扶项目、2500个户发展项目,20个重点帮扶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1302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部实现稳定脱贫。

  撰文: 涂永平  陈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