蕉岭种植户享“直通式”气象服务

18.06.2016  20:31

  ●本报记者 张 柯

  特约记者 陈晓光

  眼下正值万物生长时期,蕉岭县田野里、山地上的农作物果实累累。

  新常态下,蕉岭农林产业正借助“长寿乡”和“富硒土”优势朝现代农业加快转变。蕉岭县气象部门紧跟形势,通过中央财政“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县项目,丰富气象为农服务内容、深化服务路径、着力提高气象服务质量。如今,历时三年的专项建设已顺利完成,而蕉岭气象为农服务却并未降温。

  蕉岭县农产品种类多样,除双季稻、大豆、花生等常规农业种植外,近年来苗竹、烟草、名贵花木等特色农业走上规模化发展之路。为提供更细致完善的农业气象服务,蕉岭县气象部门先后完成了名贵花木(桂花)的种植区划和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水稻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水稻寒露风、长寿作物暴雨洪涝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长寿作物的精细化农业气候区划以及长寿作物寒害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等。“农业气候区划及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主要用于指导作物种植,已基本覆盖全县域主要作物种植区。”蕉岭县气象局办公室负责人谢龙生说,该县还在各镇村增设了气象自动站,为气象预报分析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为提高气象服务的针对性,该县气象部门还组织技术人员对名贵花木和水稻等农作物种植大户开展需求调研,与县农业局联合制作发布相关农用气象服务产品。今年以来共发布了21期桂花、金桔、水稻等农用气象服务快报。为将气象信息及时送至农业经营主体手中,该县还将农业企业、合作社、种植大户纳入气象服务平台信息库,开展“直通式”农业气象服务,为农业经营主体在转折性气象来临前争取更多时间。目前,该信息库已纳入农业经营主体1000多个,涵盖该县95%以上的长寿农作物种植大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