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门炮台、可园、莞城老街……哪里留住了你的乡愁?

11.04.2016  17:53

经过两天的实地考察和座谈,4月9日下午,省专家组结束了对东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的评审。专家组一致认为,东莞市城市特色鲜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保存良好,保护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

东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梁维东高度重视名城申报工作,会见了省专家组一行。梁维东表示,东莞将以此次评审为契机,全力以赴做好名城申报的各项工作。省文物局局长龙家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潘新潮,副市长贺宇、喻丽君等参加了会见、考察及评审等活动。

以申报为抓手 留住“乡愁”

4月8日、9日,省住建厅联合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组织省专家评审组在莞开展评审工作,由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吴庆洲领衔的省专家组一行,实地考察了蚝岗遗址博物馆、可园博物馆、虎门威远炮台以及鸦片战争博物馆,莞城中兴路——大西路历史文化街区、却金亭碑、高埗大桥等地,审查申报材料,听取市名城办、市城乡规划局、市文广新局工作汇报。

潘新潮代表市委、市政府对专家组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说,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东莞实施“文化立市”战略的关键抓手,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有利于全方位保护和传承历史遗产,更好地延续东莞历史文脉、提升东莞文化软实力、留住东莞人民的“乡愁”。

潘新潮表示,申报名城不仅仅是为了一顶荣誉的“帽子”,更主要是要给东莞戴上一个“紧箍咒”,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准来约束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公众,在加强历史文化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发展。

全力冲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

4月9日下午,经过2个小时的“闭门”评审,省专家组向我市反馈意见。专家组一致认为, 东莞市城市特色鲜明,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保存良好,保护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符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申报条件;申报材料资料翔实,内容全面,编制规范、完整,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专家们一致同意东莞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专家组建议,系统全面梳理东莞现有历史文化资源,突出重点,提炼东莞名城的核心价值。同时,保护内容进一步强调市域整体格局;保护层次增加传统风貌建筑;补充重点发展地区的保护措施。此外,认真梳理和完善申报材料,做好迎检审查的各项工作。

潘新潮表示, 省专家组对我市申报工作既肯定了成绩、也提出了改进意见和建议,让东莞认清了工作现状,明确了努力方向,增强了申报成功的信心,将充分吸收本次评审会的成果,重点在完善机制、凝聚力量,深挖内涵、突出特色、护用结合、彰显风韵上加强工作,全力冲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厅将在此次专家评审意见后,联合省文化厅形成审查意见,上报并提请省政府向上级提出申请。

评审会上,专家怎么说?

龙家有(省文物局局长):

东莞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符合申报条件的,也具有坚实的申报基础。从申报条件来说,东莞的文物资源特别丰富,这点不用多说,大家都看到了。可能很多人认为东莞就是一个制造业名城,其实东莞保存的文物资源非常丰富,通过申报名城,也可以把东莞的资源更好地传播出去。

吴庆洲(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以前来过东莞很多次,这次来有新的体会。东莞有很多别的城市可能没有的东西,如却金亭碑,如具有运输、排洪和景观等功能的运河,如体现惠民意识的人民公园。东莞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个生态宜居的城市,在这方面应该说是比较突出的。

邓炳权(省文物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原省博物馆馆长):

来东莞考察了几次,感觉一次比一次好,一次比一次成熟。城区很多地方都很有活力,说明东莞在展示宣传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包括现在已经有40多座博物馆,这也说明东莞有重视展示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的优良传统。

朱雪梅(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院长):

这两天看了申报材料,又去现场进行了考察,印象非常深刻,改变了以往那种对东莞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片段式印象。总的来讲,东莞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文化遗产类型多样,也有很高的显示度。

何俊文(中山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

东莞完全具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一个是历史文化遗存比较丰厚,数量和层次都是非常有力的证明。二是东莞市委市政府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方面,力度很大。

王建军(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

东莞的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类型很多。古城保护不是为了把城市扮靓,而是为了真正让保护古城这一理念深入人心,留得住记忆,让被保护的东西能够真正惠民,成为民生设施的一部分。

亮点介绍1虎门威远炮台

虎门是林则徐销烟的发生地、鸦片战争的首发地和主战场,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威远炮台始建于1835年,由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主持建造。它是在原南山炮台的基础上扩建的,建成后的威远炮台与南山炮台合二为一,简称威远炮台,它与镇远炮台、横档炮台形成品字形,是扼守虎门第二道防线最重要的海防要塞。

2高埗大桥

高埗大桥旧址是东莞作为改革开放先行地的重要见证。高埗大桥(旧址)位于高埗镇下江城村,横跨东江支流,是我国第一座农民集资修建的公路桥,1981年动工,历时三年,1984年1月27日建成通车开始收费,直至1996年停止使用。2004年被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3蚝岗遗址博物馆

东莞是岭南文明重要起源地,蚝岗贝丘遗址正是东江史前文化的典型代表。蚝岗遗址博物馆2007年6月建成并免费对外开放,它是广东省第一座建于原址之上的贝丘遗址博物馆,也是全省首座在城市中心区建成的史前遗址博物馆。

4象塔街历史文化街区

街区范围西至新芬路,北至万寿路,东至寺前街,南至东正路,东西向距离约170米,南北向距离约120米,总面积约1.62公顷。它是历史城区内历史最悠久的街区,位于唐代所建土城的范围内。街区内现有文物建筑5栋,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14栋,古井1口,曾有古塔1处,石板路1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