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蚕宝宝口吐“金元宝” 一吨丝38万

11.05.2016  13:11

    小小蚕宝宝价值不菲。广州日报记者王维宣摄

    “80”后科研女孩专攻冷门蚕学 选育出的蚕种吐出的蚕丝一吨38万元

    每天清晨,增城正果镇。新鲜的桑叶刚从树上摘下,马上装车发往天河。“80”后科研人员王先燕在这边早早等候,看到一片片鲜嫩的绿叶,她满心欢喜,赶忙捧着走向地下一间间蚕房,给上万条嗷嗷待哺的顶级蚕宝宝,送上鲜美的早餐。

    环视天河这片小小的绿地,周边“高大上”的IT企业、创意产业园、大学院校林立,偏偏这里有群“养蚕人”,专注于脚下的土地,作息跟着蚕宝宝起早贪黑、不分假期,用自己的汗水和钻研,把广东蚕种带到了行业顶尖水平,走出一条现代的“海上丝绸之路”。

    文/广州日报记者何瑞琪

    探营:蚕房管理标准堪比养大熊猫

    广东省蚕业技术推广中心(以下简称“推广中心”)今年建立60周年,它位于天河五山,临近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沿着小山坡走上去,一排白色平房出现在眼前。所有窗户严严实实关闭,并用厚实遮光罩挡住,门槛还围了一圈铁丝网。

    “嘘,蚕宝宝对声音、温度、灰尘都很敏感,我们小声点。”王先燕边说边换上鞋套,带领大家走进蚕房。蚕房里空调、暖炉一应俱全,温度湿度可控。蚕宝宝们正争先恐后地爬到桑叶上狼吞虎咽,满耳“窸窸窣窣”声。

    这些蚕宝宝,可不是普通品种。如果它们被发现有人在海关私自夹带,会被立即扣押盘问。它们的学名,有的叫“三眠蚕”粤蚕细纤1号,有的叫粤枫一号、粤枫二号,全部是有知识产权的专利品种,每一条都凝聚着数代科学家的毕生心血,所产生的经济价值也以百千万级计算。

    “这里的蚕种不一般,都是保密级别的。推广中心是广州拥有‘原原种’蚕种的两家持证单位之一,只有通过我们选育出第一批蚕种,交配生产,它们的子孙才可以流入市场,发放给农户们养殖。”王先燕说,这也是为什么蚕种的安保级别这么高,白天专人照顾,晚上保安看守,管理标准堪比养只大熊猫。

    养育:“80”后养蚕人养出国家级专利

    科研团队们每天早上7点下蚕房,不带手机,没有网络,穿着大白褂一蹲就是一天。他们调节蚕房温度,保证幼蚕发育良好;窗户关得严严实实,要是刮了一点灰进来,对蚕宝宝来说就是致命“沙尘暴”;还要及时清理蚕粪,检查桑叶是否有农药残留……团队们像老农民一样,和蚕宝宝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有时晚上10点多才能下班。

    然而,作为守护全省蚕种的科研人员,他们的专业精神和探索能力,又确实和农民不一样。从蚕房出来,他们就奔向实验室,抽样检查病菌率。检查标准非常严格,一旦发现超过标准,立即溯源追查。每一批蚕宝宝们都有一张出生纸,上面编有独特的“身份证”号码,品种、代际、出生日期一清二楚。

    工作日忙碌,周末、假期有时也成为奢望。王先燕是其中一名一线科研人员,工作这么多年,也只休过一次婚假出去旅行。15年坚持,她已经成为蚕学界耀眼的新星。

    据了解,作为第二或第三发明人,王先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有三项,实用新型专利一项。目前还作为第一发明人,申请一项专利。

    价值:一吨蚕丝售价达38万元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广东的蚕业也数一数二。曾经,珠三角一带产量高企,广州也有良田种桑养蚕,成为丝绸出口的重要港口。历史记载:1922年,广东产茧、产丝量位居全国第二位,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生丝出口量占全国四成多。

    然而,在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看来,“广东蚕”过去只是产量辉煌,质量一般般。很多品种只是3A级别,目前蚕丝市场售价低至30万元/吨。加上经济迅速发展,桑田变成更有产值的产业园,蚕丝产量下滑严重。提高蚕丝的质量成为当务之急。经过数代科研人员的努力,取得科研成果越来越多,终于把蚕丝级别提高到6A级别。比如现在的“三眠蚕”粤蚕细纤1号,可缫制6A以上顶级高品位生丝,茧丝质性状优良,大受市场欢迎,一吨蚕丝售价增加8万元即高达38万,可谓小小蚕种吐出“真金白银”。

    如今,一批又一批有竞争力的蚕种在广东省30万户农户手中春蚕吐丝,带来数量可观的经济效益。

    蚕种的不断研发,是现代丝绸之路的新起点。广东在蚕业的发展上主攻下游产业链,比如丝绸服装的设计和生产。2015年1~10月我国累计出口丝绸服装86116.2万美元,出口额排名第一就是广东,其次是浙江、江苏、上海、四川。

    未来:做蚕桑文章发展乡村游

    虽然蚕业的经济价值前景看好,但现实的环境是,养蚕人日渐稀少。以前增城还流行着“若得一季蚕,可抵半年粮”的说法,如今,沿着道路驶入,再也难觅连片桑林的踪影。

    记者走访许多农村养蚕户,得知村里的青壮劳动力都出去打工了,留下老弱妇孺在家里照顾蚕房。而养蚕比种植水稻、果树、经济林等更辛苦,往往家中老人年纪大了,蚕房也关门蒙尘了。

    影响蚕业发展还有一个重要的国际因素,由于蚕丝可长期囤货,往往被市场操控。无序竞争,价格波动大,致茧质日益退化,导致蚕农和整个茧丝绸产业受损。

    这一批科研人员想得很多,发展“丝绸之路”不只是运送丝绸,还可以拓展相关产业领域。比如桑叶茶、桑葚酒、桑树枝造纸。

    推广中心副研究员陈列辉认为,未来利用蚕桑主题发展乡村游和农家乐,积极推进自驾游等,让游客体验亲手采桑养蚕,品尝桑葚、桑叶茶等食品,都会成为生态旅游产业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