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蛋糕已被蓝牌车瓜分殆尽 小县城的士经营惨淡难继

26.12.2014  15:40

  梅州网讯 昨日,本报“民生”栏目报道了大埔出租车半数已停运一事,引起了社会强烈反响。今日,记者跟进采访,揭开大埔出租车市场现状。

  在出租车司机和市民反映强烈的蓝牌车聚集地——梅城友谊宾馆门前,记者看到了一排停在路边的私家车,司机们正聚在一起聊天。据常年来往梅城、大埔载客的潘司机介绍,这些蓝牌车全都接受电话预约,以熟客为主。去一次大埔每人45元,但要满车4人才出发。除去油钱等,一趟能赚100元左右,一辆车一天最多能跑4趟。

  然而大川出租车公司的电话却显得异常冷清。“每天最多也就20多个电话,一辆车往来梅城最多2趟,有时还不是满车。”负责人刘利平介绍,价钱是一样的,但大埔的出租车发展较晚,司机多是外地人,对大埔和梅城不熟,所以一些市民只知道有蓝牌车。

  记者从大埔县交通局了解到,该局通过调研发现,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县城想经营出租车市场并不容易。“像大埔这样的小县城,市民打车的不多,去各乡镇又有农村客运,且价格更便宜。”该局工作人员表示,今年元旦,交通局给了出租车公司3万元经费,试图开拓县城出租车市场。但据统计,3个月里接到的总台呼叫电话才400多个。

  据了解,大埔当年对于出租车只限定于县城范围内运营,不鼓励出租车载客到梅城和各乡镇,后来允许出租车往来梅城载客,但在梅城出租车临时上落点又有限制,客人搭乘不便,市场逐渐被侵占。而蓝牌车却由来已久,熟客多,通常都是一个团队几辆车在运营。对于蓝牌车的打击,该局工作人员表示存在取证的困难,需抓到现金交易才能对蓝牌车进行罚款。

  如何培养市场以及打击蓝牌车成为交通行业的一个难题,但正如一名业内人士所言,培育市场是公司的事情,职能部门对于打击蓝牌车的态度却令人失望。

(记者罗诚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