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本报组织113人次献“熊猫血”救85人

13.06.2014  12:13


去年6月13日本报“民生”栏目对“梅州稀有血型爱心联盟”成立的报道。

  ●本报记者 练海林

  6月14日,是本报倡导并联合市卫生局、团市委、市红十字会、市献血办、市志愿者联合会共同组建的“梅州稀有血型爱心联盟”成立1周年。一年间,稀有血型爱心联盟组织113人次献出“熊猫血”,无偿救助85人。稀有血型爱心联盟的成立和运作,为我市万名稀有血型者找到自己的“血库”,不必担忧万一因病或因伤需要用血救命时遭遇“无血可用”。

  近70名志愿者加入爱心联盟

  据了解,我市Rh阴性血型人群占普通人群的0.28%,按全市500万人计算,约有1万4千名稀有血型者。其中,Rh阴性血型分为A、B、O及AB型,按比例计算,约每714人有一个O 型稀有血型者,每1488人有一个A型稀有血型者,每1785人有一个B型稀有血型者,每5950人有一个AB型稀有血型者。目前,我市献血信息库内共记录有300多人是“熊猫血”。

  市献血办负责人王东勉告诉记者,简而言之,就是假如我市一名稀有血型者因受外伤,或生病要用血,就得在300多名稀有血型者中,找到符合献血条件、年龄,血型对应的人,并且征得其同意献血。由于自己的血型稀少,很多稀有血型者“不敢病”、“不敢受伤”,怕万一要用血,却无合适的血可用,难以救命。

  为了给稀有血型者搭建一个相识、相知和互助、互救的平台,较好地解决稀有血型者的用血难题,去年6月,由本报率先倡导,并联合市卫生局、团市委、市红十字会、市献血办、市志愿者联合会共同组建 “梅州稀有血型爱心联盟”。

  “1年来,我市已经有近70名稀有血型者加入了‘爱心联盟’, 涵盖稀有血型ABO 血型系统。同时建立了爱心联盟QQ群,志愿者服务队,一旦得到用血求助,志愿者们立即将信息发布到志愿者QQ群里,并电话联系沟通符合条件的稀有血型志愿者,寻求献血。在互相帮助中,救人救己。”王东勉说。

  爱心联盟是用血和献血的沟通平台

  6月10日深夜零时,我市一些网络论坛上有人发帖,在市人民医院有一个外伤稀有血型病人急需2000毫升血液救命。用血量多、同时又是稀有血型,网友们虽焦急但也爱莫能助。就在当日一早,稀有血型爱心联盟QQ群的网友发现了该贴并转发到群中。

  为帮助这个稀有血型外伤病人,志愿者立即与血库核实,得知确有此事,但用血量不必那么多后,便立即联系符合条件的稀有血型者。“志愿者们从上午9时开始联系,一直到中午12时多,不断地致电志愿者,但是由于受献血间隔时间不足、工作时间等因素影响,并不是每位志愿者都能及时献血。”王东勉说,此时,一名有着身孕的稀有血型志愿者,自告奋勇地说“我自己来”。后来幸好嘉应学院一名大二学生小李,在接到志愿者的求助电话后,毫不犹豫地来献血。

  “我也是稀有血型者,我这次虽是在救人,但其实也是救自己。稀有血型者只有抱团互助,才能活得更好。”小李说。

  王东勉告诉记者,1年来,通过梅州稀有血型爱心联盟,共发动113人次稀有血型者献血,献血量32300毫升,85人得到救助。其中,稀有血型产妇求助最多,得到救助的人群中外伤、产妇消化道出血等患者较多。梅州稀有血型爱心联盟发挥着互通、协调作用,为每一个需要用血的稀有血型伤病者寻找血源。

  同样,今年5月10日下午,梅州稀有血型爱心联盟接到血库的求助,当日市人民医院有2名产妇和一名放疗病人需要用血1200毫升,而且要的是稀有血型。短时需要准备如此多的血,这对志愿者们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志愿者们只能拨打着一个个电话,寻找确认献血志愿者,经过20多通电话后,嘉应学院一名女生和梅城餐饮店的叶先生共献血700毫升,救助了其中一名产妇和放疗病人,另外一名产妇因身体正常最后未用血。

  “很多稀有血型者,在真正经历过需要用血时连亲兄弟都帮不了时,就会发现,成立加入稀有血型爱心联盟这是在救人救己。正如很多稀有血型者,当他们进入了稀有血型爱心联盟QQ群后,他们发出的第一句话是‘终于有安全感’了。”王东勉说。

  记者手记

  这只是起点……

  我市共有上万名稀有血型者,但献血信息库里仅记录了300多名稀有血型者,加入稀有血型爱心联盟的不过才70人,这个比例是很小的。假如自己是稀有血型者需要用血,却发现我市只有几十个人的血可以救你,而且部分稀有血型者还因身体条件等原因不能献血,这会是怎样的无助?

  但是我们看到,爱心联盟在担负着救人的使命,他们为别人的生命延续在积极奔跑,它的意义远不止于现在的70人!

  一周年,这还是一个起点。我们在此呼吁更多稀有血型者加入志愿者行列,壮大爱心队伍,让稀有血型者更好地自救互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