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贩按楼层“瓜分”医院 外地病人无亲朋被迫买血
7月7日,某知名三甲医院抓获一批卖血者 摄/法制晚报记者张成
400CC血液,血贩子能卖到1000元;在卖血活动猖獗的某北京知名三甲医院,多个组织卖血团伙逐楼层、分科室地把医院的外科大楼、内科大楼和病房楼"瓜分";医院的护工、保洁员也参与其中,有的给犯罪分子提供门禁卡,有的帮忙拉活,从中收取好处费。
近三年来,海淀检察院公诉部门受理了非法组织卖血案69起、犯罪嫌疑人117名,案件持续高发。日前,《法制晚报》记者对此作出深入采访。
400CC血一般能卖千元
2014年6月,海淀检察院公诉一处受理了一起特大非法组织卖血案。
根据公安机关的起诉意见书,2013年7月至12月,班某等9人长期在某北京知名三甲医院内非法组织卖血。记者调查得知,盘踞在该院的有多个非法组织卖血团伙,他们都具有多个层级,分工十分明确。
从“职能”上看,卖血团伙成员分为“砍单的”和“带队的”两种人。“砍单的”,专门在医院内四处寻找需要用血的病人和病人家属。“带队的”,是指专门在社会上寻找有意卖血的人,把这些人带到医院或血液中心献血。
犯罪嫌疑人、专门“砍单的”吴某讲述了团伙成员每天的工作流程:“我平时在这家医院外科大楼14楼(外科)走廊的座椅上坐着,看见有人拿着献血单走过来,我就上去问他需不需要找人献血。如果需要,就谈价钱。”
一般情况下,400CC血,卖价1000元。谈好价格后,吴某下楼找“带队的”,把献血单给他,让他联系卖血者。
之后,卖血者拿着献血单到医院的互助献血处,冒充病人家属验血,验血合格后献血。献血后,医院会在献血单背后贴一张条形码并盖章。卖血者将单子交给“带队的”,“带队的”再把单子给“砍单的”,“砍单的”拿着单子向病人或病人家属要钱。
根据多名犯罪嫌疑人供述,1000元的所得,“砍单的”挣走400元,“带队的”挣走200元,卖血者只能得到剩下的400元。
组织团伙逐层分科“划地盘”
根据犯罪嫌疑人交代,盘踞在涉案医院的多个组织卖血团伙,各自控制着外科大楼、内科大楼以及病房楼的不同楼层和科室。
据多名“血贩子”供述,“地盘”是按照“先到先得”的规矩占据的。据班某团伙成员交代,这家医院外科大楼的10层、11层妇科,12层普通外科、14层肝胆外科和16层骨科,是他们的“地盘”。
班某是首领,负责协调与其他组织卖血团伙的关系,并领导自己的手下,如果有人“抢地盘”,他负责“摆平”。作为首领,他每天从各个“组长”手里收500元固定提成。
班某手下有班某弟弟、朱某、高某和李某4个“组长”,分别带领手下控制本组负责的楼层。
不同团伙之间一般都会画地为牢,互不干涉。一旦发现外来者“抢地盘”,团伙成员就会通过暴力方式解决。
吴某供述称,案发前两个月,有个人就跑到他们的“地盘”上接单子,之后被打得眼眶流血。
“也就是说,医院里所有需要献血的楼层,都是有人管的,想要在这里接单子就必须跟管理的人打招呼、给钱,否则,管理的人有他们的解决方式。”他说道。
护工保洁帮拉活收提成
为了拉到更多的活,“砍单的”除了每天在医院大楼里逡巡,还会在护士站查看哪个病人将做手术的黑板,随后,到病房里发小广告。
这家三甲医院外科大楼的病房区,需要门禁卡才能进入。犯罪嫌疑人吴某、高某等人称,他们都有病区的门禁卡。犯罪嫌疑人张某甚至说,“基本上干我们这行都有门禁卡”。
多名犯罪嫌疑人称,他们和医院的护工、保洁员、保安都有特殊关系。张某称,在医院里“砍单的”,多数都和保洁员有来往。
这些人甚至会为他们“拉活”。吴某说:“我认识一个护工,他每次看见病人家属开了献血单,就告诉我,我就去找家属谈。谈成了,我给他100块钱好处费。他给我介绍了20个单子,谈成了七八个。”
张某说,有个保洁员专门给他介绍单子,谈成了,每单给他100元好处费。
乘人之危开口要价近万
记者从海淀检察院了解到,此前,该院审查过两起医院护工参与组织卖血的案件。
护工李某被抓后承认,2013年9月,她和血贩子马某互留电话,说好有病人需要血液时她就立即联系马某,并收下200元好处费。
之后,她为神经外科两名病人介绍买血,一共收下400元好处费。2013年9月24日早上,她直接参与组织卖血,收下病人购买1200CC血液的3000元钱,结果当天被抓。
另一名护工周某专门负责带住院部的病人做检查。2012年8月15日,她发现病人吴某急需1800CC血,称自己能弄到,开价9000多元并获得对方同意,之后和血贩子一起组织卖血,后被抓。
据血贩子称,他当时承诺这单给周某1300元好处费。
为过体检给卖血者服药
献400CC血,换来400元报酬,对于低收入阶层以及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等群体来说,很有诱惑力。
“在献血中心门口,(血贩子)跟我说,如果医生问你和患者什么关系,你就讲是家属。”其中一名卖血者吕某事后在公安机关作证时说道。
犯罪嫌疑人李某说,除此之外,卖血者到了献血处,还要准确说出病人的姓名、年龄、病情、所在科室等。
很多卖血者是结伴去的。犯罪嫌疑人田某是一名厨师,他联系的卖血者多数也是厨师。“北京厨师有个网络交流群,我在群里发信息,然后就有人联系我了,先后有30人。”
从卖血者的证言看,献血过程存在种种令人意想不到的细节。吉利大学女大学生武某说,当时她和同学范某一起去卖血,范某当时正感冒,但“带队的”仍然带着她卖血成功。
某小区保安张某也曾卖血。他说,自己体重不到120斤,按规定不符合献血标准,但“带队的”说没事,“到时你就说体重够120斤就行”。最后张某卖血成功。
《法制晚报》记者从海淀检察院了解到,在此前该院审理的多起案件中,血贩子都会给献血者吃一种“保健护肝药”,以降低转氨酶,顺利通过体检。
血液供需的严重矛盾,导致献血法中“亲友间互助献血”的倡导性规定,在海淀区的一些医院成了半强制性的要求,亲友不献血,手术不进行。
由于身边没有亲友,外地病人成为向血贩子买血的主要群体,也是不法分子盯住牟利的主要目标。
《法制晚报》记者了解到,海淀检察院调研指出,要改变案件高发现状,需要进一步加大无偿献血的宣传力度,并建立无偿献血的激励机制。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