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中医街”名片!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公布

13.08.2021  08:34

大洋网讯 和平中是广州西关地区著名的中医药文化聚集地,8月12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布了《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规划》,该规划经广州市文物管理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审议通过并获得广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规划提出,要加强历史环境的保护管理与更新利用,提升街区业态,擦亮“中医街”名片,打造成为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居住生活为一体的广州历史文化街区活化地区。

广州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

本次规划范围以和平中路为主干,南至杉木栏路,北至光雅里,与上下九-第十甫历史文化街区相接,西至十八甫南路,东至康王路,面积9.14公顷。

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位置图

历史上,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集聚了手工业衍生的各类专业市场,特别是桨栏路-十三行-杉木栏中成药专业街为广州地区中医药产业营造了发展的土壤,也为广州医药文化在近代进一步发扬光大提供载体。街区内的东西药局,是孙中山在兴中会建立以前行医过程中联络革命同志、商议救国大计的重要据点。此外,该街区是西关早期商住混合街区的代表,街区内保留了民国时期形成的大量传统建筑,以竹筒屋和西关大屋为主要形式,建筑的立面、门窗、细部等都保留了历史风貌,具有丰富的岭南特色建筑文化遗产。

规划提出,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分为四大部分:

街区总体格局与肌理。 包括和平中路、十八甫路与其他传统街巷形成的空间格局,以及传统建筑形成的城市肌理等。

传统街巷与风貌地段。 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内主要街道和街巷的走向、尺度、高宽比以及整体风貌;以及冼基社区和富善社区为代表的传统民居风貌地段等。

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与历史环境要素。 和平中历史文化街区范围内有荔湾区登记保护文物单位5处,22处历史建筑,3处传统风貌建筑,54处传统风貌建筑线索,以及历史水系大观河等历史环境要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 以中医药为代表的传统老字号、代表性商业门类、传统生活和生产商业习俗、历史场所、街巷路名以及与街区相关的其他民风民情。

根据保护要求,历史文化街区核心保护范围内,维持现状建筑高度不变,新建或扩建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2米以下,同时应满足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对周边建筑的高度要求。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控制地带内,维持现状建筑高度不变,新建或扩建的建筑高度应控制在18米以下。

街区高度控制图

推进冼基社区微改造 构建良好慢行环境

规划提出了街区活化政策建议,保护且鼓励生活类沿街商业发展,引导中医药展示、利用相关行业进入,鼓励商业、文化、创意、办公等业态进驻。结合冼基“中医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将冼基社区发展为商住混合型社区,以文化创意、非遗展示、休闲娱乐为主要商业功能,提升社区居住环境。

针对现状已经消失的大观河历史水系,条件允许时建议恢复;不能恢复时,建议保护已形成的空间,增加标识历史水系的信息。

具体更新策略分为近期、中期、远期三部分——

近期: 加强街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对保存状况不佳的不可移动文物进行修缮,完善配套设施。选取典型历史建筑,探索保护性建筑活化利用策略。

中期: 推进冼基社区微改造,实现小规模渐进式更新,整治环境,完善设施,逐步整合和调整建筑功能,实现业态提升。

远期: 通过整合完善全域的交通系统和慢行系统,实现地区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交通方面,和平中街区位于停车资源紧缺区域,规划建议升级改造现状停车场以满足街区内部刚性需求。在不影响街区传统风貌的前提下,允许利用空地及五类建筑建设停车设施。

远期建议结合历史城区整体的交通疏解和停车布局,并逐步整治步行道。远期改造与传统风貌不协调建筑时,充分利用地下空间建设停车场。充分利用街区内现有地下停车场,建议实施错峰停车,缓解街区停车压力。

同时加强街区与上下九步行街的慢行联系。优化南部冼基社区的慢行体验,增加与和平中路、杉木栏路的慢行联系,增加街区绿化,构建良好的慢行环境。提升街区内十八甫新街、富善西街、福安街、冼基等街巷的慢行环境,实现街区内部慢行系统通达。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 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