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令养生|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霜降养生请注意这几点
今天,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中的霜降。作为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在民间,也有“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的说法。
在这个时节,注意养生不仅可以预防秋季常见疾病的发生,还能够为寒冬的到来储备足够的能量。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建卫院区治未病科主治中医师刘仙介绍了霜降养生的相关注意要点。
注意保暖
防寒邪入侵
她介绍,中医强调“人与天地相应”,人的生理活动应顺应自然。到霜降时节,已进入晚秋,气温下降明显,人明显感觉到寒冷的到来。霜降时节,早晚温差大,应注意适时添衣盖被,不要随意减衣,并注意头颈部、腹部、腿部保暖,以免身体被寒气所伤。
特别是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一旦受寒邪刺激,容易致使瘀血阻滞、痰热内蕴,或阳化风动、血随气逆,就容易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发生中风。她建议,患有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的中老年人,要注意保暖,及时增添衣服,添加保暖设施。若出现胸闷、头昏、嗜睡及一侧肢体麻木症状时,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寒从脚入”,刘医生建议,深秋御寒当从脚开始。在手足保养上,要保持双脚干爽。老年人不要穿硬底鞋,鞋要宽松些,不能紧窄。要选择透气护肤性能好的袜子。女性要注意脚部保暖,不要再穿船型鞋和薄袜,改穿能遮盖脚面的鞋或靴子,以防脚部受凉。
她介绍,若不慎感染寒邪,还可以使用中药熏蒸等方法祛除邪气。或练习一些传统的健身术,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以强壮身体,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饮食清淡
平补为宜
刘仙建议,霜降时节,饮食方面应尽量保持清淡,多吃五谷杂粮,如麦片、小米、玉米等,少吃刺激性的食物,如烧烤、麻辣火锅、蒜、姜、辣椒、油炸食物等。
虽说“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但此时宜平补,以进食滋阴润燥、健脾养胃之品为主,如大枣、豆腐、白菜、牛奶、胡萝卜,以健脾和胃;苹果、柚子、葡萄、橘子、凤梨,既防脂肪积聚,又补心益气生津止渴;海带、紫菜、黑豆、黄豆、绿豆、赤豆、小米、栗子,防血管硬化及美容;核桃、榛子、松子、桂圆、花生等坚果食品可及时补给微量元素,有利于骨质健康。这些食物可增强身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
同时,因燥邪最易犯肺,耗伤津液,建议多喝开水、豆浆、果汁。新鲜蔬果具润燥通便的功能且富含水分,多食可补津液,以预防或缓解由于肺燥引发的各种疾病。
刘仙介绍,中医提倡“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现正是养阴之时,可饮用玫瑰花或菊花茶、莲子茶,或进食莲藕、莲子、小麦、甘草、红枣、龙眼等。
劳逸结合
早睡早起
由于天气变冷,很多人喜欢赖床贪睡。对此,刘仙解释,早晨卧室中积蓄着肌体一夜排出的废气,空气污浊,影响呼吸道的免疫能力,加上空气中大量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尘粒,会使人更易发生感冒、咳嗽、咽炎、便秘等。
同时,睡眠时间过长,降低了心肌及全身肌肉收缩力,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时间久了使心脏收缩乏力,全身肌肉张力降低,导致身体衰弱、无力、肠道蠕动减慢,肌体抵抗力下降,长期下来,人的体质会变差,容易生病。因此,要避免赖床不起,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养成规律。同时,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房劳伤肾。
另外,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条件许可情况下,居室及其周围可种植一些绿叶花卉,让环境充满生机又可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调养心情
以防秋郁
晚秋时节,人的情绪容易低沉消极。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七情六欲与五行学说和四季变化是息息相关的。五脏中的“肺”属金,七情中的“悲”属金,四季中的“秋”也属金。因此,在秋天,人们除了容易“秋燥”,还容易悲秋,容易产生伤感的情绪。
所以此时需调养心情,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生活习惯,早睡早起、均衡饮食、适量运动。
刘仙提醒说,对于患有肠胃疾病、高血压及脑血管硬化的患者要特别注意,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早晚减少外出,尽量避免受冷空气侵袭,是积极主动预防这三种疾病的有效途径。
全媒体记者 钟晨
全媒体编辑 钟彦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