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局:尚无证据表明黄海所发现沉船是致远舰

14.10.2014  14:56

  从丹东大鹿岛眺望的这片黄海海域就是120年前甲午海战的战场。(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丹东大鹿岛上的甲午海战英烈纪念碑。据传,甲午海战后,当地渔民从沉船中打捞起的一具北洋水师官兵遗骸就埋在这里。(中国经济网资料图)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4日讯 中国经济网记者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目前该中心在丹东大鹿岛附近的黄海海域发现的沉船确系甲午海战沉没战舰,但根据已有调查结果来看,尚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其是"致远号"。该中心目前也没有专家对外发布过"该舰最大可能是邓世昌所率的致远舰"的信息。

  此前有报道说,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近日认定一艘丹东黄海海域的沉船系甲午海战沉没战舰,目前战舰被命名为"丹东一号"。120年前发生的甲午海战,清北洋水师共有致远、经远、超勇、扬威等4条战舰沉没在交战区。这条消息以《黄海发现甲午海战沉船 或为邓世昌"致远号"》为题在网上被广泛转载。

  据一位了解黄海沉船考古的人士向中国经济网记者透露,从已经进行的水下调查来看,此船不是致远号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到底是哪艘舰,还要等待更进一步的调查结果。

  这艘战舰是丹东港新港航道开挖工程前,进行水下调查时发现的。

  据报道,已发现的"丹东一号"战舰全部埋在泥沙里,零星的铁甲边缘和船体构件微微凸起于泥沙之上,还都附着着大量的海底生物和鱼网,船体受到外界因素损伤很严重。目前已找到一门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