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从三处新表述看习近平如何引领中美关系航向
9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白宫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小范围会谈。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 9月25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华盛顿白宫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小范围会谈。 新华社记者李学仁摄人民网北京10月15日电 (记者 杨牧)应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奥巴马邀请,2015年9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首次国事访问。这场“在重要时间节点展开的历史性访问”,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在美国国内出现一些“唱衰”中美关系、“反思”对华政策等负面声音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向美国各界再次确认了中国的发展方向、战略意图以及中美间的共同利益,其中不乏新的重要表述。
日前,国内十余位中美关系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世界经济与国际政治研究中心组织的会议上,研讨了习近平主席访美与中美关系未来走向问题。国内学界对习主席此访的基本观点是:超出预期、增信释疑、拨正航向,在大方向和细节问题层面,都有一些新提法、新论断。学者认为,未来一年,中美关系总体可控。但是两国长期的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需以战略定力和耐力做好管控。
与新型大国关系有关的三处新表述值得注意
不少学者注意到习近平主席此访对中美关系重要性的明确表述。在3个不同场合——9月22日西雅图演讲、9月24日与奥巴马总统会谈、9月25日记者会上,习主席都表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
记者梳理发现,十八大以来中国官方明确表态的外交优先方向有:中俄关系、中欧关系、周边外交,以及中国与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的关系等。对于中美关系重要性,最常见的表述是“中美关系是21世纪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而“中美关系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也一度是两国学界共识,但近年来已甚少提及。
“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这一表态首次公开出现,是在2015年6月举行的第七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和第六轮中美人文交流高层磋商联合开幕式上。刘延东副总理在致辞中转达习主席致奥巴马总统的口信。习主席特别指出,与美方共同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实现双方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是中国外交政策优先方向。
这是重要的外交政策宣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美国研究所所长达巍认为,“这次习主席面向美国各界,再次确认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达巍研究中美关系多年,非常了解美方关切:这些年,美国人一直在问中美关系还是不是重中之重、是不是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习主席说‘优先方向’,一定程度上回应了中美关系和中国周边外交的关系,当然周边外交也是优先方向,但中美关系不是不重要。”达巍说。
还有学者注意到,在中方公布的习主席访美成果清单中,第一项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提到:中方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欢迎美方在地区事务中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其中,“中方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这一表述是首次出现。
北京大学中美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执行副主任王栋指出,中方经常表示“欢迎美方在地区事务中继续发挥积极、建设性作用”,但“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以往没有明确提。他分析,是否尊重美国的传统影响和现实利益,关乎国际和地区秩序核心问题。“这一表态中方对战略意图进行了再确认:我们不是要另起炉灶。”
关于未来中美面对的共同利益和责任,习近平主席在9月25日晚参加奥巴马总统举行的白宫欢迎宴会时用到“前所未有”一词。他指出,30多年来,中美关系历经风雨,砥砺前行,取得了非凡成就。展望未来,我坚信,面对前所未有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中美关系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在此访的不同场合,习主席多次谈到中美共同利益和责任,如“中美同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负有特殊责任,在联合国维和问题上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拥有广泛共同利益”;“中美共同利益只会扩大、不会减少”,等等。最值得注意的是,在25日与奥巴马总统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会见记者时,习主席指出,中美双方在南海问题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
王栋认为,用“前所未有”形容中美未来的共同利益和共同责任,提出中美“在南海问题上有着诸多共同利益”,这两处都是在中美关系中第一次出现,体现了习主席对中美关系未来大局的充分认识和把握,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缓解中美在南海问题上的紧张和对抗态势。
网络安全、两军关系、BIT谈判等具体问题进展积极
除了宏观层面的新表述、新提法,学者更多地关注到中美在解决具体问题上取得的积极进展,主要涉及网络安全、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国际金融体系以及两军关系等。
关于网络安全问题,有学者认为,在网络安全问题上达成共识,是这次中美在管控分歧方面的最重要成果。2014年4月以来,网络安全成为中美关系中越来越突出和尖锐的问题。在9月22日的西雅图演讲中,习主席明确指出,中国是网络安全的坚定维护者,也是黑客攻击的受害国。国际社会应该本着相互尊重和相互信任的原则,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
在网络领域的具体突破,体现在中方公布的成果清单中,主要有3点:各自国家政府均不得从事或者在知情情况下支持网络窃取知识产权;共同继续制定和推动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行为准则;建立两国打击网络犯罪及相关事项高级别联合对话机制。
达巍认为,从2013年庄园会、2014年灜台会到今年的访问,中美关系里出现了一种新的工作方法,就是把两国关系中最差、最弱的方面变成亮点。例如,2013年两军关系是亮点,2014年气候变化声明是亮点,今年网络安全或成为亮点。
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所长倪峰认为,中美在网络方面的共识,是习主席此访在管控分歧方面与美方达成的最大成果。他指出,共识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双方承诺共同继续制定和推动国际社会网络空间合适的国家行为准则。“两个最大的网络使用国家,提出要共同制定网络规则,这在全球有方向性意义,是很重要的突破。”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则注意到中美两国网络对话机制的升级。中美曾于2013年设立网络安全工作组,但在2014年5月,因美国方面以所谓网络窃密为由起诉5名中国军事官员,中方中止网络工作组活动。“此前的网络工作组是双方的局级单位对话,这次不仅恢复对话,还由‘部级领导牵头’,将对话级别由局级提升到了部级。”金灿荣说。
关于中美投资协定(BIT)谈判,在中方公布的成果清单中,有这样的表述:“两国领导人重申达成一项高水平投资协定的谈判是两国之间最重要的经济事项。”“中美两国同意强力推进谈判,加快工作节奏,以达成一项互利共赢的高水平投资协定。”
王栋认为,“‘最重要的经济事项’‘强力推进谈判’的表述传递出清楚的信号,就是两国领导人对于BIT谈判,还是希望能尽快谈成,尤其是要在奥巴马总统任期结束前取得进展。”
关于国际体系,尤其是国际金融体系,习主席表示,“中国是现行国际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贡献者。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方向发展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另起炉灶。”“我们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设立丝路基金、倡议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目的是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中方公布的成果清单也再度体现了这一立场:中方在维护、进一步加强并推动国际金融机构现代化方面有重大利益,美方欢迎中方不断增加对亚洲及域外地区发展事业和基础设施的融资支持。
达巍认为,中国对现行国际体系的态度,习主席明确地以言和行包括后面的成果清单确认了,中国不仅在这个体系之内,而且支持这个体系,不会另起炉灶。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董裕平指出,习主席此访在经济金融领域取得的成就比较显著。在49项成果清单中,广义来讲一半以上涉及经济金融,充分体现经济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此访给美方一个很大的信号就是,在国际金融体系方面中国不另起炉灶,但美方也需照顾中方关切。所以我们看到,美方再度承诺要提高中国在IMF、世行的份额以及美国支持人民币在SDR(特别提款权)审查中纳入SDR篮子。
关于两军关系,基于中美双方于2014年11月在中国签署的关于“两个互信机制”的谅解备忘录,中美双方完成了关于空中相遇安全和危机沟通的新增附件。
倪峰认为,随着中国深蓝力量发展,中美两国在海洋相遇的几率加大。空中相遇规则附件的增加,使中美之间不冲突、不对抗的机制进一步坐实。
此外,中美关于G20的重要作用,也出现了新的表述。在成果清单中,中美“双方支持G20作为加强国际经济合作和协调的首要平台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董裕平认为,中国是2016年G20峰会主席国,美国表态支持中方担任主席国并期待与中方密切合作促进全球增长。中美双方都特别强调把G20作为全球经济金融治理的首要平台,协调宏观经济政策,这种共同的立场在成果清单中很突出。
超出预期、拨正航向是国内学界的基本评估
超出预期、增信释疑、拨正航向是国内学界对习主席此访成果的基本评估。学者普遍认为,此访发挥了高访能发挥的作用,取得圆满成功。但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结构性因素仍然存在,高访解决不了一切问题。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中国要保持战略定力、毅力和耐力。
达巍认为,习主席此访取得圆满成功,发挥了高访能发挥的作用,效果超过预期。“但高访解决不了一切。”在达巍看来,此访对于中美关系的作用主要是止跌。至于止跌后能否回升以及回升多久,还有待观察。他认为,未来一年,中美关系应该是可控的,这是习近平此访的直接结果。
关于中美关系的远景,金灿荣认为,中美关系可能不会很稳定,一些老问题其实无解,必须用高超的外交技巧管控矛盾。他直言,对于中美关系好到什么程度不要做很高期待,但还是要精心维护。以前总说“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也坏不到哪里去”,以后中美关系好不到哪里去是肯定的,但是坏不到哪里去是要经过努力的,要管控才行。
在经济金融领域,董裕平指出,要警惕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中美国挖陷阱,要避免中国受到致命打击。从中国自身经济金融发展角度来讲,改革和放开金融市场,也要做到在规模、深度、流动性和稳定性上经得起冲击。
“目前来看,美国对华工具战在加大加强,对华博弈工具箱里的工具越来越多,比如TPP。”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指出,博弈不代表冲突,博弈是合作和竞争。处理与美国的关系,中国未来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战略毅力以及战略耐力。
国务院参事、中国人民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时殷弘在总结中说,出访成果还要看清单的具体落实情况,可以在未来三个月、半年、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段内再跟踪评估,要经得起时间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