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标:为真相和生命证言的技术尖兵

02.04.2015  14:14

他的存在,是悬在犯罪分子头上的“摩利达斯之剑”,在他手里,案发现场的蛛丝马迹都有可能成为还原案件真相的“铁证”,甚至可以让头骨“说活”,真正让“天网恢恢”成为广州警方底气十足的铮言。

他就是袁中标,广州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所声像科三级警长,高级工程师,从事法医人类学在刑侦工作的应用研究工作27年,其科研成果为广州警方多起重大案件的侦查破案工作起到了关键作用,为发展我国社会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2015年1月29日经国务院批准,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证书荣誉。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4次,个人三等功4次。

2015年4月1日下午,广州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谢晓丹会见了袁中标,对其取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这种国家级荣誉表示热烈的祝贺,并向以袁中标为代表的广大专业技术人才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据悉,袁中标是继刘超、李越、潘兆辉、刘东樑等同志后,广州警方第11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优秀专业技术人才,为广州警队赢得了荣誉,展现了广州公安的良好形象。

在常人眼里,刑事技术是一个既特殊又神秘的专业,一般人都会敬而远之,可袁中标却愿意踏入这一特殊的职业,并无怨无悔地坚守27个年头。而他的默默耕耘、潜心科研,也为他带来了丰硕的成果,在他的主持下,许多刑事技术科研项目位居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由其主持完成的《基于CT数据的中国人三维颅面复原系统研究》荣获公安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入选为广州市“121人才梯队工程”后备人才;2015年,由其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全颅面结构参数化二维深度图叠加的三维复原技术》被公安部推荐参加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评选。同时,他的学术论文也在国际相关学科领域产生重大影响。首次在法医人类学领域提出基于结构形颅面复原法,颅面两层二维化变形覆盖的全局重建技术,解决了三维颅面复原技术中提高相似度的难题;先后在(CGF)国际期刊、(ICPR)国际模式识别会议、(ICIP)国际图像处理会议、(ICIG)国际图形学会议等发表代表作5篇,被SCI索引收录3篇、被EI索引收录4篇;其所著论文在国际法医科学等重要国际学术期刊被知名专家学者多次引用。

而这些专业技术和应用理论研究所取得的突破,也为广州警方多起重大案件的侦破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同时,也让他和他的科研成果和团队声名鹊起。许多外市和外省的兄弟单位遇到了极为棘手的重大案件,也纷纷向他和他的科研团队求助:2007年12月,江西省某县的一个石灰窑场石灰堆内发现一具尸骨,已完全白骨化。当地公安机关为查明尸骨身份,特将死者头骨送至广州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进行颅骨面貌复原,袁中标同志将头骨模型数据输入其课题组自行研发的颅骨测量三维复原系统,得出头骨性别、年龄、形态特征等重要判断数据和特征,并将其生前面貌恢复成三维照片供侦查使用。后办案人员将复原照片拿回当地走访调查,群众反映该县石灰窑场有女工巫某失踪至今,其面貌与复原像极为相似,相貌特征及形体结构也相吻合,结合DNA检验的相同结论的论证,所检颅骨正是失踪人员巫某,袁中标主持研发的颅骨测量三维复原系统在此案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案子最终得以迅速告破,得到了兄弟单位高度肯定,为复原案件真相指明方向、明确对象、固定证据起到了关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