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宝成在京接受联防:创新工作永远没有终点

06.03.2015  09:48

袁宝成昨日在京接受媒体联合采访。(特派记者 高志全 摄)

袁宝成在京接受媒体联合采访畅谈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时指出

东莞时间网讯 全国两会,不仅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平台,同样是一个宣传东莞、传递东莞声音的好时机。昨日,应南方日报、广东电视台、深圳特区报、深圳电视台、东莞日报的邀请,全国人大代表、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在京接受了媒体联合采访。

在专访中,袁宝成从“一座城市要不断寻找新的蓝海”的发展思考,到“要真实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到这个城市走一走”的自信态度,再到“企业扩张时优先选择周边市,有利于维护城市的总部地位与产业配套”的开放论述,最后到“推动传统产业从1到N,推动创新产业从0到1”的城市创新驱动战略谋划,发表了全面而系统的“东莞见解”。

采访结束后,联合采访组畅谈了此访感受。他们表示,通过与袁宝成的深入对话,不仅了解到了一个真实鲜活的东莞,也更全面地理解了东莞一系列新决策、新思考的深远意义。他们认为,东莞在转型升级方面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无论是创新驱动,还是产业布局及发展前景,都是珠三角乃至广东省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

政府工作报告

呈现务实、民生情怀、创新、责任四大特点

记者:您对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何感受?

袁宝成: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全景地呈现了中央政府过去一年决策施政的生动实践,系统部署了今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通篇贯穿着创新驱动的鲜明主题,洋溢着执政为民的深厚情怀,站位高远、迎难而上、创新求实,是一篇凝心聚力、催人奋进的好报告,是一篇指导性和操作性很强的任务书。我完全赞成和拥护。

我认为,报告呈现了务实、民生情怀、创新、责任四个主要特点。“务实”,在于对新一年的工作要求具体而明确;“民生情怀”,在于对教育、就业、文化等民众关心问题的全面部署;“创新驱动”,在于篇幅之大、要求之严,对东莞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责任”,在于对国际关系的论述,充满了大国情怀和大国责任。

对东莞来讲,一定要认真传达好、学习好、贯彻好总理的工作报告精神。

谈产业转移与承接

企业扩张时优先选择周边市 有利于维护城市的总部地位

记者:深圳东莞两市地缘相近,同得改革风气之先,对深莞合作以及产业工作,您有什么看法?

袁宝成:两座城市从历史上看,东莞与深圳就是“一家人”,人文相通,地缘相近,又同饮一江水;从地域面积来讲,两市面积加起来4000多平方公里,地域面积仅是苏州的一半,又属于同城化的概念;从产业发展来看,东莞历史上主动接受深圳的“辐射”,承接了深圳大量的产业转移、企业扩张;从发展榜样来看,东莞要向深圳学习,同时也希望深圳继续关注东莞,支持东莞。

记者:您如何看待深圳发展中的产业转移这个现象?

袁宝成:一座城市的产业集聚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要进行产业扩张和转移,这是一条经济规律。

东莞希望深圳企业在扩张的时候,优先选择周边城市,这对于维护深圳的总部地位、维护特区的核心地位、维护中心城市的产业配套具有重要作用。邻近城市之间的发展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唯有合作才能实现多赢。

谈新常态

摒弃“换挡焦虑”强化“底线意识”

记者:东莞如何看待新常态下的增速问题?

袁宝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论断,对东莞具有重大现实指导意义。在新常态下,一座城市不是发展慢一点就糟得很,也不是经济快一点就好得很。要保持平常心,摒弃“换挡焦虑”、强化“底线意识”。

我在报告中也看到,从过去提出的“经济发展指标”到如今提出的“经济预期指标”,发展与预期虽只是一词之变,却有着深远影响。

一座城市的发展是有惯性认识的。如今,在传统发展模式接近极限的环境,东莞要客观理性看待经济增速,不要纠结于过去的超高速,同样也不能过于低速,要保持合理经济增速,犹如一个人骑自行车,快了容易摔跟头,慢了也容易停下来、摘跟头。

我们想,东莞要发扬钉钉子精神,坚持主动作为、注重踏实干事,把一件一件具体工作、一个一个项目,一年一年抓好落实,只有这样才能推动东莞在新常态轨道上坚定迈进。

谈城市形象

要真实了解一座城市就到这个城市走一走

记者:您如何看待提高和改善城市形象的问题?

袁宝成:要真实了解一座城市,就要到这座城市“走一走”,而不是“传说中的样子”。

东莞这座城市有非常精彩的一面,比如制造业的产业形象、比如对外来人口的包容程度。有句话说,人往高处走。相信如果没有城市包容和良好的公共服务,东莞这座城市也不会从过去的一百万人口发展到如今近千万人口。

必须承认,东莞的城市形象一度因涉黄事件受到影响,但东莞市委市政府对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态度一贯而明确,就是要坚决抓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二者不可偏废。

未来东莞提升城市形象靠什么,我想,就是靠扎扎实实、脚踏实地的工作。接下来,东莞会继续做好人口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市人民提供更加优越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