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袁宝成讲经济学课 这位学者型官员有多少学识?

21.10.2015  10:12

东莞市长袁宝成日前接受央视《对话》栏目的专访,在谈及“机器换人”的必要性时,他提到东莞的“刘易斯拐点”已经到来。记者发现,类似“高大上”的 经济 学、社会学概念时不时会被袁宝成不经意提起,其平易近人的说话风格并不妨碍这位学者型官员的“才气侧漏”。如中等收入陷阱、“塔西陀陷阱”、挤出效应等概念,时常会出现在他的话语中。好吧,今天我们就来集中复习一遍袁老师提及过的专业概念,也从中感受一下他在经济、政治方面的理念。

概念:刘易斯拐点

释义:即劳动力过剩向短缺的转折点,是指在工业化过程中,随着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逐步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达到瓶颈状态。

“课堂”应用: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业的“刘易斯拐点”快到了,而对于东莞来说,“刘易斯拐点”已经到了。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着劳动力短缺的现状,今年我们就差了10万左右的普工,这样也就逼着我们来考虑用机器人来代替人的问题。

———2015年10月,袁宝成接受央视《对话》栏目采访时谈及“机器换人”的必要性。

概念:中等收入陷阱

释义: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世界 银行东亚经济发展报告(2006)》提出了“中等收入陷阱”(MiddleIncometrap)的概念,其中认为:鲜有中等收入的经济体成功地跻身为高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往往陷入了经济增长的停滞期,既无法在工资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又无法在尖端技术研制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

“课堂”应用:当前,我们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尤其“中等收入陷阱”是东莞和珠三角其他城市都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纵观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史,能够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比如韩国、新加坡和台湾,都有一个共同的经验,就是通过强化经济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实现有效转型升级。东莞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实现高水平崛起,也必须积极打造创新型经济。

———2012年1月,袁宝成率新一届市政府领导班子成员与媒体见面时提到。

概念:城市发展陷阱

释义:这是袁宝成首先提出的概念,由“中等收入陷阱”引申而来。袁宝成如此解释这一概念:一座城市发展到一定程度,原有的发展红利就会逐步消减甚至消失,面临着掉入陷阱的危险,城市发展有可能停滞甚至倒退。

“课堂”应用:东莞面临“产业低端化与空心化”、“快速城市化带来‘城市病’”、“新移民的服务与管理难题”、“工业化带来的‘环境病’”四大城市发展陷阱。要有效应对“城市发展陷阱”,必须用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

———2014年11月19日,金砖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国际研讨会中,袁宝成作为唯一的中国城市代表与会并作主题发言。

概念:挤出效应

释义: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的私人消费或 投资 降低的效果。

“课堂”应用:我肯定担心企业从这儿搬走,我担心人为的政策不好挤走企业,这个我们不干,但是由于市场关系,根据城市环境的变化迁移是可以理解的。我们把握三条:第一,市场经济优胜劣汰,有企业走,有企业留,很正常。第二,政府要尽可能营造好的环境,适合好企业生存,差企业被市场自然淘汰。第三,政府的宏观政策出台要慎重,要防止政策的挤出效应。

———2014年8月,袁宝成接受《 财经 》杂志社的专访时如是说。

概念:城市首位度

释义:1939年,马克·杰斐逊(M.Jefferson)提出了城市首位律(LawofthePrimateCity),作为对国家城市规模分布规律的概括。他提出这一法则是基于观察到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即一个国家的“首位城市”总要比这个国家的第二位城市大得异乎寻常。不仅如此,首位城市还体现了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智能和情感,在国家中发挥异常突出的影响。城市首位律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研究首位城市的相对重要性,即城市首位度。

“课堂”应用:伴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强力推进,东莞32个镇街都迅速实现就地城镇化,大多数农民也在家门口洗脚上田。这种模式尊重了原来的乡村区域,得到了原居民的充分认同,客观上促成了东莞组团式的城市格局,有效避免了摊大饼带来的交通堵塞、住房紧张、人口膨胀“大城市病”。当然也相应地出现了城市中心不突出、城市档次不高等问题,但东莞尊重传统的行政区划,有的放矢地解决问题。比如通过整合城区4个街道功能,采用先建新区再改旧区的方法,既实现了城市的有序扩张,提高了城市首位度,又减少了城市扩张受到的阻力。

———2013年4月20日,在京举行的中国城市发展高层论坛上,袁宝成作了以《关于东莞城镇化的启示与思考》为题的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