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认为“不接地气”,“三门干部”在基层频频“踩雷”

13.07.2019  21:41

部分公务员从家门到校门,毕业后直接进了机关门,其间又缺少基层历练,缺乏实践经验,被群众称为“三门干部”。不少“三门干部”由上级部门直接调任基层,但因工作方式不当、经验不足,常常遭遇群众质疑和非议。有的群众甚至直呼:“三门干部”干工作,实在受不了。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三门干部”基层频频“踩雷”,既与其自身“不接地气”有关,也与上级部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有关。

三门干部”被认为“不接地气

不接地气”是基层干部群众吐槽“三门干部”最多的一点。

有的“三门干部”,热衷运用时髦技术,工作中盲目求新。中部某镇干部群众反映,当地的镇长是从上级机关转任,此前并无基层工作经验。在他的主导下,当地开始在村组里试行手机打卡、手机平台登记、App巡查记录等。不少村干部和村民对此表示不习惯,大家更希望干部到河边、到路上、到田里多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到哪里都举着个手机“到此一巡”,留痕的意义大于实际推动工作开展的意义。

有的地方,在“三门干部”的带领下热衷于“拿来”式创新。比如,看到上级部门推行“河长制”,解决了“九龙治水”责任归总的难题,于是直接“拿来”“路长制”“林长制”等,一名村干部成了多个“”。“五六个头衔在身上,实际工作的要求又很难达到,创新名存实亡。

三门干部”“不接地气”还集中体现在与群众打交道时没有周全考量群众利益,不善于运用群众语言,与群众沟通时“卯不对榫”,有时甚至会激化矛盾。

沿江某地在进行环境整治工作时,部分水产养殖大户按要求应当被清退。一名具体负责执行工作的干部新任职不久,此前长期从事文件材料工作,是一名标准的“三门干部”。他提出,应该加紧执行到位,限定时间为1个月,凡是不能按时清退的,将由政府部门强制执行。对此,养殖大户们反映强烈。“限定1个月的时间,根本没考虑我们能不能做得到,单单是把养的水产品捞起来再卖掉,就需要很长时间。

一名在贫困地区挂职的副镇长向半月谈记者坦言,自己长期在金融系统工作,但实际上缺少开展群众工作的经验,因此还闹了不少笑话。幸亏一些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常常帮他解围。

  形式主义让“三门干部”“踩雷”“背锅

从上级机关来到基层,才真切地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压力巨大。一名原本在县级职能部门工作的新任副镇长介绍,之前的工作,更多是像“二传手”,来自省、市要求的文件,直接转到乡镇就可以了。“到了基层乡镇才发现,这里就是各种文件、要求的汇集地。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哪一项工作怠慢了都不行,只能是忙着赶进度。

也有受访干部直言,自己实际上是在为上级层层加码的工作要求“背锅”。“我们到基层去让群众填表,群众以为是我们在走过场、搞形式主义,但实际上这是来自上级部门的要求。”一位从上级部门新派到基层扶贫的干部介绍,有的上级部门是“以科研级标准要求村级干部、让中学生文化程度的人做研究生程度的题”。

有的扶贫部门对数字精准的要求近乎苛刻,有些并不是关键数据的数字,也要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相关的表格设计,专业术语多,数字繁杂,并没有考虑基层懂不懂,能不能掌握。

半月谈记者调研发现,有的干部被诟病是“三门干部”,被认为在执行上级规定时机械应对、生搬硬套,深层次原因在于上级部门还是强调事事留痕,以痕迹论英雄,以文件材料评判干部,无形中会让新下基层的干部在“方法论”“政绩观”上出现偏差。

   全方位历练,为“三门干部”补课

在校园学好了专业课,在工作中还要补上“实践课”。中部某地组织系统的干部建议,针对“三门干部”,尤其是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要及时送到基层“蹲蹲苗”,让“三门干部”多面对面和群众打交道。“只有真正‘沉’下去,才能真正全方位地提升个人能力。

中部某省会城市党委系统干部告诉半月谈记者,一些年轻干部安排到基层锻炼后,却频频被市直、县直甚至省直部门借调、抽调,基本“安不下心来工作”。他在某偏远县安排锻炼两年时间,但实际上真正在乡镇工作的时间大约只有3个月。

武汉大学城市安全与社会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尚重生认为,在看到“三门干部”参与基层治理经验不足的同时,也要看到其知识储备丰富、专业素养突出的一面。要刹住上级部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之风,更多地给予他们历练、实干的机会和空间,让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处理基层问题的实际能力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