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开学半月,有学生被骗60余万元

19.09.2021  11:01

大洋网讯 新学期开学已经过去半个月,涉及校园学生被诈骗警情时有发生。

记者从广州市反诈中心了解到,经分析,本市学生被骗警情以这4类诈骗手法为主(占比84%):冒充客服(占比接近30%)、购物交易(约25%)、刷单兼职(约17%)、冒充熟人(约12%)。

单案被骗金额万元以上的警情占25%,被骗金额千元以上的警情占55%,其中单案最大被骗金额为60余万元。学生被骗警情中未成年人约占15%,18-25岁年龄段占比66%,新生占比约20%。

学生被骗常见4类手法→

◆冒充客服诈骗:

骗子冒充电商平台客服来电,告知事主网购商品存在质量问题需退款理赔,或是因错误操作将事主列入批发代理商、VIP会员等将被定期扣费,要求事主加微信、QQ或是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共享手机屏幕等方式指引操作办理理赔或取消身份绑定。进而诱骗事主在陌生网页链接填写银行账号、密码、验证码等个人信息(盗转银行卡资金),或以各种理由诱骗其贷款转账。

【案例】:9月2日,广州市反诈中心接到某高校大学生马某报警,称其接到某网购平台客服的电话,对方告知因工作失误将其设为“代理商”身份每月将扣600元费用,要求事主配合取消身份绑定。事主轻信,对方将电话转接至自称某银行客服的人接听。对方以“证明是本人操作”为由要求事主向指定账号转账,因该笔转账立即返还至其账户,事主完全相信了对方。随后,对方以“再次认证”为由指引事主向指定账号两次转账共30000余元,后又编造各种理由诱导其借钱及贷款,事主才意识到被骗。

◆购物交易类诈骗:

骗子事先在网络平台上发布低价出售物品的信息,或是高价收购游戏账号、买卖游戏装备、免费领取游戏皮肤等消息,与事主取得联系后要求私下转款、扫码交易,或通过虚假平台进行交易,还会编造“押金、解冻费”等理由诱骗事主缴纳各种费用,随后将事主拉黑。

【案例】:9月8日,广州市反诈中心接到某大专一年级新生黄某报警,称其在玩网络游戏时,一陌生人要求互加QQ购买其游戏账号,对方要求其在指定平台交易。当事主提现时,平台客服先后以“账号资料、身份信息不完整,没有激活用户账号”等为由要求其转账,事主已3次转账共4000余元,但对方仍编造理由要求再转账,事主才意识到是诈骗,马上报警。

◆刷单兼职诈骗:

骗子通过网络途径发布以“零投入、无风险、日清日结”为噱头的兼职刷单(刷信誉)信息,通常在头几次刷单后立即返还本金、佣金,以骗取事主信任,随后诱导加大本金投入,再以打包任务未完成等各种理由拒不返款,最后将事主拉黑。

【案例】:9月12日,广州市反诈中心接到某高校大一新生报警,称在QQ上添加一陌生人为好友,对方自称是某知名网购平台客服,并告知其有兼职业务可赚佣金。事主轻信,点击对方发来的网址链接下载某App按指引完成刷单任务,刚开始的几个任务对方均马上返还本金、佣金,事主信以为真,开始做大额任务,多次转账共20000余元,对方并未返还资金并要求其想办法借钱继续做任务,否则此前投入的资金无法返还。这时事主才意识到被骗,马上报警。

◆冒充熟人诈骗:

骗子通过非法途径获取事主的手机通讯录,或是通过社交软件盗号、仿号冒充亲友、同学、领导、老师等关系人,用关心、熟络的口吻联系以降低事主的防备之心,随后以各种紧急理由(急事借钱、受伤急需做手术、送礼、交学杂费、代买机票等)要求事主向指定账号汇款。事主往往被对方催促着转账后,才察觉可疑,经其他途径核实才知道被骗。

【案例】:9月14日,广州市反诈中心接到某高校学生曾某报警,称其在QQ上收到自称是同学的信息,对方称事主表弟因病住院急需缴医疗费,发来一收款二维码让事主扫码转账2000元,随后再次让其再转账2000元。事主开始怀疑,通过微信联系真正的同学核实,该同学告知其QQ号被盗,事主意识到被骗,马上报警。

广州市反诈中心提醒:

1.凡是接到自称客服的电话,应保持警惕,务必通过官方途径核实确认,切勿跳出原有平台私下加微信QQ操作。如非自身需求,切勿听信陌生人指引到贷款平台贷款,更不要向陌生账号转账。

2.网络购物交易务必选择正规平台,切忌跳出原有平台私下交易;切勿轻易点击陌生网址链接或二维码等,以防误入钓鱼网站或虚假网址。

3.刷单是诈骗,更是违法行为,切勿以身试法。

4.凡是自称亲友等熟人,通过网络媒介或陌生电话短信等联系,要求转账汇款的,当事人务必通过其他途径与对方再三核实,切勿轻易转账。

5.如接到可疑电话或信息,可拨打96110咨询求助,如遇诈骗,请立即拨打110报警并向老师、家长报告。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丹羊 通讯员:李柰、张梦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