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捞夫”被骗24万 两被告被判全额返还

03.12.2014  05:55

  曾某丈夫犯罪入狱,成某、肖某以“可以找关系将曾某丈夫从牢里取保出狱,但要花钱”为由,先后从曾某处骗取24万元,事情却没有办成,曾某将两人告上法庭。东莞中级人民法院日前对此案作出终审宣判:曾某与成某、肖某签订的“合同”无效,判处成某和肖某还钱。

  曾某的丈夫童某因犯假冒注册商标罪于2012年8月13日被东莞市第三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之后,肖某介绍成某给曾某认识,成某称其可以为曾某的丈夫办理取保出狱。2012年9月29日,曾某与成某签订了《合同》,《合同》约定:曾某委托成某代理童某一案,成某将童某在开庭判决后一个月左右取保出狱,曾某支付成某所需费用40万元,首期支付15万元,余下费用待童某出狱后结清。如因成某不能成功办理童某取保出狱,将全额退还曾某所付的款项。肖某作为担保人在《合同》上签名。

  签订合同后曾某将15万元支付给肖某,肖某向曾某出具了收据。其后,成某托一个叫“强哥”的人为童某办理取保出狱。按照“强哥”指示,成某要求曾某支付剩余的25万元款项,后曾某找人替其转账9万元至案外人董某的建行账号内。先后两次共付出24万元“捞人”,但是曾某的丈夫并没能取保出狱。于是,曾某向公安机关报案,成某于2013年9月12日被刑事拘留。

  东莞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成某与曾某之间的合同因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肖某明知道花钱取保出狱是违法的而为之,其应对曾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法院终审判决成某向曾某返还24万元及利息,肖某承担责任的范围应为成某不能清偿的15万元及其利息的三分之一。如成某不能清偿,则肖某在5万元及利息的范围内向曾某承担赔偿责任。

  信息时报记者 刘伟超 通讯员 黎谢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