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缝师莫玉兰——“量身定制”美好生活

22.08.2014  18:24
在端州区芹田路附近,有一间小小的裁衣店,不足十平方米的铺面里,摆着各式各样的裁缝机器和布料。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弥补自己在裁剪与设计方面的不足,莫玉兰花钱到广州一间服装设计学校进修,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学习生涯。

  在端州区芹田路附近,有一间小小的裁衣店,不足十平方米的铺面里,摆着各式各样的裁缝机器和布料。当记者走进店铺时,今年四十多岁的裁缝师莫玉兰手执裁衣尺,正在为一位老顾客赶制裤子。“这位熟客一下子定做了三条裤子,明天就是交货日了,我得加紧缝制。”莫玉兰告诉记者。伴随着“嘎达嘎达”缝纫机声响起,她埋头赶制衣服,今年已是她当裁缝师的第二十三个年头。

   曾花钱到广州学习裁缝技术

  据莫玉兰回忆,她在十九岁时开始与裁缝结缘。当时她在市内一间大型服装厂学习裁缝车位,在流水线上工作了一段时间,后来她还曾跳槽到其它几间服装厂工作过。经过长达七年的服装厂打工经历后,她已经熟练掌握了裁衣技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了弥补自己在裁剪与设计方面的不足,莫玉兰花钱到广州一间服装设计学校进修,开始了半工半读的学习生涯。由于曾在服装厂工作过,本身裁剪基础较好,不到一年时间,她便载“”而归,并成功地在城区芹田路附近开了这间裁衣店。

  “裁缝并不像人们表面看见的这么容易,除了要努力学习,良好的基础也很重要。我在广州学习期间,就看到有很多学员因为基础不好,他们觉得裁缝太难学,最终半途而废。”莫玉兰回忆道。由于拥有高超的裁缝技术,她店里的生意逐渐红火起来,有些顾客连续帮衬了她十几年。

   生意好时顾客要排队一周才能拿到衣服

  目前,莫玉兰的裁缝店的主要业务以定制衣服为主,从布匹到成衣,每一个工序都是她一人独立完成。

  由于工作量大且工作内容复杂,有时候为了赶货给顾客,莫玉兰不得不加班加点工作,最忙时甚至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没办法啊,第二天顾客急着要用,我只能坚持做完才下班。特别是一些顾客定制的结婚礼服,不但要按时交付给顾客,还要保障质量过关。”莫玉兰说。

  “生意好时,顾客前来店里定做的衣服,他们需要排队一个星期才能拿回家。”莫玉兰一边裁剪一边说。为了节省时间,又怕顾客来拿衣服时她不在,现在她中午一般不回家吃饭,而是直接在店铺煮饭解决。“量身定做”仍然有市场

  “到裁缝店选好布料、经裁缝师傅度身、下订单交定金、到约定时间拿货……以前人们买衣服不像现在这样有现成的,需要到裁缝店定做才行。”莫玉兰告诉记者。虽然现在人们可以花上几百元买一套现成的西装,但仍然有不少人喜欢定做西装。“他们认为,只有定做出来西装才最贴身、最得体。”她笑着说。

  莫玉兰介绍说:“我们定做衣服需要纯手工设计制作,首先要计算好顾客身围数据,将布匹按顾客身围裁剪成所需的布块,最后将这些布块用缝纫机‘拼’成一条裤子。”她强调,这些看似简单的工序,却需要十分严谨的工作态度,若在裁剪时一时疏忽,就会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