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官”的不满是揣着明白装糊涂

17.06.2014  09:52

  今年5月底是广东治理裸官的截止时限,全省共清理出了1000多名裸官,其中有200多名官员选择接回家人,866名裸官被调岗,而且其中还有9名厅级官员。裸官成为腐败高发群体,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对此,民众和舆论对治理裸官持双手欢迎的态度,但对于身处其中的裸官们却抱怨:“任何人都有权利把孩子送到国外读书,接受更好的教育,为什么公务员就不可以呢?”(据《法制晚报》)

  而在此前,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2年《法治蓝皮书》就指出,在“裸官”们自己看来,送家人出国乃是一种个人权利,与当官没什么冲突,强制性地要求他们在做官与送家人出国之间做出选择,是对其个人权利和自由的侵犯。

  无可否认,从制度设计的角度说,对裸官的治理本身是有瑕疵的,有可能形成误伤。毕竟不是每一个裸官都是腐败分子。但官员不是普通公众,其手中掌握着一定的公共权力,这种权力如果不受到严格的约束和监督,这就决定了某些事物,普通民众可以做,而官员不能做,有些权利普通民众可以享受,而官员不能。

  不能说官员没有个人隐私和自由,但很多时候,官员的个人隐私和自由与其手中的公权力是很难分出明显界限的,出于公共利益的考量,制度层面只能牺牲掉一部分官员的利益。这是为官的代价,事实上对每个官员来说也都是公平的。普通人请客吃饭,没人管得着,因为不涉及公共利益,官员如此就必须受到严格的监督,这在任何一个法治国家都一样,甚至在某些制度健全的国家,但凡官员与企业家坐在一起吃饭,相关的调查程序就立即启动。

  数年前的一次全国两会上,某位高级别官员在谈到官员财产公开时曾愤然发问:“老百姓不公开,为什么官员要公开?”一些官员总喜欢跟老百姓比,一副很受委屈很受伤的样子,但不知这些官员想过没有,老百姓会以权谋私吗?老百姓有能力通过权力寻租吗?

  治理裸官说到底只是权宜之计,或者是一种次优选择。更理想的防腐路径仍然是官员财产信息公开,只有把自己的财产先“”了,才能理直气壮地一边在国内做官一边把家人送出国。可奇怪的是,这些裸官们从来没有对个人财产公开这方面的法律迟迟不出台表示抱怨!吴龙贵

  http://star.news.sohu.com/20140617/n400934492.shtmlstar.news.sohu.comfalse大河网-大河报吴龙贵(责任编辑:UN639)原标题:“裸官”的不满是揣着明白装糊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