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场铁路将变“高线公园”
黄沙老南站仍保留着部分铁轨和站房。
大洋网讯 未来多条废旧铁路有望变身慢行系统、铁路公园。昨日,记者独家获悉广州废弃铁路专用线更新示范段——荔湾西场铁路改造方案,沿着旧铁路线约960米的带状范围内将保留并恢复铁轨元素,对标纽约“高线公园”,打造一个有花有草、有运动场、游憩区的充满活力的社区公共空间。
西场铁路改造项目已经列入2018年广州城市更新计划,意味着今年就要动工。此外,根据广州市城市更新局的摸查,广州老八区73条铁路专用线中,约有18条、35公里可进行更新提升,未来将通过单线提升和连片改造两种方式,陆续将铁路专用线更新为慢行交通系统。
现场:西场旧铁路废弃铁轨被路面覆盖
西村、西场地区作为历史上工业企业聚集地,留下了众多历史悠久的铁路专用线。本次废弃铁路专用线更新的示范段——荔湾区西场铁路,东起东风西路西焦生态公园南侧,西至富力路与南岸路交叉口,全长960米。从小生活在这一带的陈伯告诉记者:“以前,从西焦生态公园到荔港南湾这片地,大部分都是煤场,我父亲很早就在这个煤场工作过,现在已经退休了。当时铁路线穿过煤场,用来运煤和附近两个冷冻厂的食品。”
这段铁路又被称为广州市燃料公司专用线,道路两旁还有一段巨大的蒸汽管道仍在运行中。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这条两车道宽的路段,铁轨大部分都被路面覆盖,沿途空地被出租作为停车场和酒楼,路边随意堆积着许多杂物和建筑垃圾。
与东西向的广州市燃料公司专用线相接的还有南北向的广弘食品集团铁路专用线,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本来希望广弘线也能与广州市燃料公司专用线一并进行更新,改造成慢行系统,不过由于它对周边交通影响较大,还是将改造成市政路。”该负责人表示,即便改造成市政路,只要将路面的高差处理好,该段铁轨也并不一定需要全部拆除。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目前广弘线这条路基本是土路,铁轨旁已经长出了半米高的杂草,许多共享单车随意停放在路中央。住在附近的居民反映,因为废旧的铁路深处藏着一个菜市场,所以周边的气味也不好。
20世纪90年代就搬到此地的朱先生说,这附近都是一些单位宿舍,如自来水厂宿舍、煤建公司宿舍、南方电网宿舍等,所以人员构成比较复杂。“原先铁轨一直通到冷冻厂(广弘食品集团),现在冷冻厂已经搬走很多年了。为了方便市场摆摊,三年前在铁轨上铺了人行道,但是对交通的影响还是很大。”记者看到,市场上腿脚不便的老年人居多,有的还会拉着一个便携购物车。由于铁轨高出路面近一米,他们要“爬坡上坎”才能来到菜市场。
改造:按照不同功能特色将分为4段
根据新出炉的《广州市中心城区废弃铁路专用线更新策划及荔湾区西场示范段改造方案》,广州原八区行政范围内共有专用线73条,包括连接火车站场的铁路线和解决港口码头跟企业之间运输问题的铁路线两种。
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作为示范工程的荔湾西场铁路改造项目已经列入今年的广州市城市更新计划,目前该段铁路线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街区内机动车和自行车、步行、快递、卸货、小商贩混杂无序,造成堵塞和拥挤的感受;标识不成体系,消防通道无法识别;铁路空间的竖向情况复杂,部分铁路拆毁或埋于地下;现存有蒸汽管道,较危险。
根据改造方案,西场铁路改造项目将按照不同的功能特色共分为4段——从西到东分别为门户景观段、海绵活力段、文化健身段、生态共享段。将打造生态海绵、运动和文化相结合的带状公园,辐射周边片区,重塑铁路空间为雨水收集和慢跑道,并对西焦生态公园进行提升;增加社区健身设施,满足多样化人群的运动健身需求。
改造方案设计人员同时透露,本次示范段改造希望在建设社区慢行网络时,同步解决消防安全问题。通过对机动车的限制实现人车分流,在建设社区慢行网络的同时也预留了足够的消防通道空间。同时整合提升,从线到面,将铁路线主轴临近的宅前绿地一并进行设计,充分利用现有景观资源,将更新效果最大化。
市城市更新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示范段改造的同时,也希望对周边的几个老旧小区一并进行改造,这样效果更好。
未来:用连续的铁路线推进滨江贯通
根据计划,城市更新部门将按年度分段有序推进18条、35公里废弃铁路改造工作,并根据周边片区实际情况,通过单线提升和连片改造两种方式,将铁路专用线更新为慢行交通系统,作为城市步行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增加、串联沿线公共配套设施,加强海绵化改造,注重发挥历史文化资源特色,将慢行系统打造成为具有广州特色和活力的文化长廊。
据悉,废弃铁路更新主要遵循四大策略——其一,建立慢行交通,实现滨江与腹地、社区与重要服务设施的有机联系,加强旧城的功能和空间的整体性。希望利用铁路线性延续的特征,推进滨江贯通以及“一江两带”建设,打造连续的城市滨水空间。其二,在废弃铁路更新改造中,也将增加公共配套,对铁路线周边地区进行摸查,结合地区发展目标和现状需求,因地制宜地增补服务设施,提升旧城生活品质。其三,挖掘人文特色,以滨江工业遗产为特色,引入铁轨元素,打造艺术创意与商业结合的人文长廊。其四,改善生态景观,实现城市建设海绵化,提升城市绿化率,加入灯光设计,增添城市夜间的活力。
(文、图/广报全媒体记者杜娟、赵方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