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究竟改不改得?

07.01.2016  00:28

2016年正值猴年。“西游文化”更是经久不衰,依旧被观众津津乐道。不过为了符合当下观众的口味,一些影视作品将《西游记》改编成爱情故事,孙悟空、唐僧甚至开始和妖怪谈恋爱,对此,六小龄童表示,“把《西游记》变成爱情小说对不起祖宗,这种胡编乱造的电影放映次数越多、票房越高,危害就越大。”

网友对此,态度也是褒贬不一。@筮徒说:“必须支持,国粹不能随便恶搞,美猴王就只有一个。”@文老虎对此补充道:“江郎才尽的导演编剧已经拿不出好东西来了,赚钱才是第一,所以就恶搞胡编乱造博眼球其他都不重要。”

有人喝彩,也有人前来投石头。网易网友@骑兵队长怒杀马不以为然:“不允许别人动这块蛋糕,他想吃一辈子,何况《西游记》又不是他写的,要是他写的,他就有权力制止别人改编。”网友@嘻嘻踢胃,“一部小说而已,整得跟《圣经》一样。再说了,改编个故事,怎么就跟祖宗搭上了?”

当然,对待历史要谨慎,对待传统文化仍要敬畏。关键在于,谁能代言传统文化?谁又能占据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六小龄童无疑代表了过去时代对传统的出色演绎,但今天是否要墨守成规,如何创新跨越,倒也值得思考。谁的传统,谁来代言传统,谁来以祖宗名义表达喜与怒,显然牵涉到一个文化代言的身份。

其实,对文艺如何推陈出新,2014年文艺工作座谈会曾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志存高远,随着时代生活创新,以自己的艺术个性进行创新。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营造积极 健康 、宽松和谐的氛围,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充分讨论,提倡体裁、题材、形式、手段充分发展,推动观念、内容、风格、流派切磋互鉴。

择其要点,仍是强调随时代而创新,要发扬艺术民主。西游合理改编,自有其契合时代特点在其中,民众的欢迎,即是明证;发扬艺术民主,我们就不能动辄以祖宗名义来表达喜欢与厌恶。

放眼艺术长河,留下来的经典,包括央视版的《西游记》,都是民众认可的作品。但是否完全是原版的再现,只要研读原作,自不难得出结论。在文艺领域,我们仍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反对文艺的霸权,要让观众真正成为艺术品是否卓越的最后发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