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湾路广州水泥厂变迁史|在这感受时代脉搏的跳动

21.07.2016  08:08

    一座城市,一个地方,会因为它的生长,呈现不一样的面貌,展现不一样的色彩。

    西村,由清朝初期的疍民聚居地,逐步发展为民国时期广东的第一工业园区,再到如今的交通枢纽、现代化商圈,每一个人都能感受到时代脉搏的时刻跳动。

    从辉煌到没落一切都是时代的抉择

    作为民国广东第一工业园区的西村,工厂林立,随街都能看到冒着浓烟的烟囱,靠近工厂,还能听到工厂内机器轰鸣。而如今在网上搜索中,仍位于西湾路的“广州水泥厂”,几乎都找不到痕迹。

    小e翻书查阅,才发现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西村士敏土厂”(1955年改名为广州水泥厂)。

    1929年时的广州,虽然已有海珠区草芳围广东士敏土厂,但为了满足修建粤汉铁路所需的大量士敏土,当时的广东省建设厅便在西村筹建起了广东西村士敏土厂,还从丹麦史密斯公司购进日产200吨的先进湿制法机器。

    1932年,广东西村士敏土厂建成投产以后,可谓是质量产量双优。据说,当时工厂所产的“五羊牌”产品,简直可与欧洲各国相媲美。

    “退二进三”以后,时代的抉择让曾经辉煌的广州水泥厂,悄然退出了历史舞台。

    回顾旧日辉煌在工厂的青春年华

    工业时代下的辉煌,不仅让西村这个地方蜚声海外,也让拥有高超的炼造水泥技术的老工人们,获得一辈子难以忘怀的工厂回忆。

    水泥厂关停以后,不少老工人开始了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闲适的退休生活。但砂砾带不走回忆,让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与水泥厂的故事吧……

    住在增步村的蔡南伯伯,当了一辈子的工人,水泥厂被关停的时候,他也退下了生产线,开始了他的退休生活。

    蔡南伯伯的声音沙哑,他说是因为在水泥厂工作的时候,吸入太多水泥灰尘,损伤了咽喉。谈到关闭水泥厂的时候,蔡伯也有不舍,“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关闭应该是最好的选择。但是站在我们工人的角度而言,还是会觉得很不舍。

    今年已经83岁的蔡南伯伯,从18岁开始就在水泥厂中做工人,整整37年的青春岁月,就是在水泥厂中度过的。

    “先从磨石开始,加入适量的石膏粉、泥浆等一系列材料,透过紫色的玻璃看着机器运转,眼力是至关重要的。之后要经过打压、测试,1400多个筛子眼筛选,挑选出合格的产品出口。”说起水泥,在众人眼中不苟言笑的蔡南老伯变得非常兴奋。

    “年轻的时候,我还去北方考察学习。其实说实在的,要学的炼造水泥的技术,我早已是炉火纯青,比起华工研究生,更是有过之而不及。所谓的‘学习’,也不过是去看看没看过的风景而已。

    当小e问到蔡老伯在工厂的生活,他说:“我们经常是轮班制的,经常‘三班倒’,因为我们工作忙,连挑选对象都是别人介绍的,就这样几十年了……

    蔡老伯难以忘怀在工厂的工作与生活,对于他而言,半生与工厂相伴,荣辱与工厂也是分不开了。耄耋之年,追忆起旧日时光,蔡南老伯方才觉得,他的人生原来如此辉煌。

    重新出发刷新公众记忆的现代旋律

    水泥厂所在地的西湾路,从工厂林立,到如今充满宜居楼宇和商业写字楼,在逐步变革中焕发出新机。

    2011年,士敏楼还被登记为荔湾区文物保护建筑。

    承载着工人青春回忆的地方,开始了它的现代化步伐,开始讲述新时代的故事。

    记者手记:

    工厂关停后,那些关于工人“三班倒”作业、从学徒开始学习技术而后升级为师傅……几十年的辛劳和记忆从此被埋藏在瓦砾之下。

    尽管如今已经无法找到工厂的痕迹,甚至不少年轻人无法理解为何还要寻找工业遗址,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的回忆永远是一代老广州人青春岁月的见证,也能让我们更懂得珍惜长辈的辛劳付出,更懂得珍惜当下。

    来源:微社区e家通

    【记者 胡慧茵(见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