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创新驱动四大支点:平台、金融、城市、服务

24.10.2015  12:01
新常态下,要素驱动正向创新驱动转变,西部的创新驱动要如何才能实现弯道超车、赶超东部?

从港口到机场,从高山到大海,跨越江河,走过阡陌,珠海西部的开发热度正在升腾,区域发展的历史正在不断刷新。新常态下,要素驱动正向创新驱动转变,西部的创新驱动要如何才能实现弯道超车、赶超东部?

多位受访者表示,西部加快创新驱动的号角已经吹响,今后要进一步在公共研发平台和孵化器建设、金融创新、城市环境配套、政务服务等方面下功夫,打造创新驱动的“四大支撑”,凝聚创新合力。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沈文金 潘晓晨 崔汝枝 见习记者 崔森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王荣

金融支撑

利用资本手段畅通创新“血液

位于金湾的广浩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广浩捷”)是一家专注于消费电子类产品自动化生产、测试设备研发与制造的高科技企业,是国内第一的摄像头测试设备供应商,今年产值将超1亿元。

目前,公司正在推进下一代主动调焦测试机、机器人装配、高端点胶等三个新项目,“这三个项目每年的新增营收有望超过10亿元,但目前公司的自有资金不足,融资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公司总经理杨海生说。

广浩捷遇到的融资难题也是西部企业在创新驱动中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创新活动的主体,企业尤其是中小微科技型企业,想要创新发展,必然离不开资金的支持。除了提供融资服务外,金融机构还可以帮助企业设计规避、防范以及化解创新投资风险的手段,有效降低企业创新风险。

但是,由于客观原因,珠海西部地区的金融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在与企业创新紧密相关的天使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领域基础更是薄弱,部分区域连一家股权投资基金都没有。

市长江凌也指出,目前西部各区的领导干部在科技创新意识比较强,但金融意识相对较弱,对于现代金融理念认识不多、了解不够、手段不够,在今后的创新驱动中尤其要注重提升金融意识,以金融创新推动科技创新。

有专家认为,西部的金融创新要充分利用好横琴的优势,与横琴联动为区域的创新提供金融支撑。“可以构建包括种子基金、天使基金、创业投资、担保资金和政府创投引导基金等在内的覆盖创新链条全过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从而推动金融与创新的充分融合。”省社科院副研究员邓江年说。

平台支撑

做强孵化器培育创新“种子企业

珠海光宇电池有限公司如今已经是国内锂电池行业领先企业,近三年的产值实现年均50%的增长,但由于目前珠海缺乏电池相关的公共技术平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创新的成本。

目前还没有了解到珠海哪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可以为我们所用,我们深层次的材料研究设备检测都得去广州,费用比较昂贵。希望在政府的帮助下成立相关的公共技术平台,降低相关行业企业的创新成本。”公司副总经理付小虎说。

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器、科技企业产业园、产学研平台等创新载体或平台,由于集聚了各类创新资源并由企业共享资源,有利于降低中小微科技型企业的创新成本,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的“种子”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从全市的情况来看,西部地区的创新载体资源相对不足。据市科工信局统计,目前全市共有新型研发机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33家,其中西部地区有11家,仅占三成。西部地区仅金湾拥有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其它两个区还需要实现零的突破。

邓江年表示,珠海西部的科技创新一定要重视公共技术研发平台的建设,而公共技术研发平台又一定要按照新型研发机构的思路建设,突破传统院校、科研机构的建设模式,在科研人才的引进和使用、科研成果的开发与转化、科研激励机制等方面进行制度探索,让科研更贴近市场、更贴近企业、更贴近国际,才能把珠海西部地区的科研能力真正提上去,才能在更高的层面上推进创新驱动。

环境支撑

加快产城融合吸引高端人才

创新驱动,本质上是要人才驱动,如果吸引不到优秀的人才,西部的创新驱动以及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也都无从谈起。

珠海越亚封装基板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是全球首家利用“铜柱增层法”实现“无芯”封装基板量产的企业,也是中国出货量最大的IC封装基板制造企业。公司首席运营官陈先明表示,目前公司已经步入国际化的创新步伐,需要国际化的人才队伍进行支撑。“我们希望招收博士生、研究生等高端人才,但由于公司所处位置较偏,西部的生活配套也不是很完善,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强。

陈先明表示,创新驱动需要高端人才,而高端人才对居住环境有更高的要求,珠海可以借鉴苏州工业园融合工业园和高档住宅的做法,在园区里将人才所需要的居住、娱乐等设施全部解决。

这一问题有望加快解决。目前,珠海正以西部中心城区、平沙新城、富山产业新城等重点,全力推动西部地区的产城融合,为创新人才提供宜居的城市环境支撑。越亚所在的富山产业新城,新城规划展览中心、七星大道、龙山二路等已经建成,新城内起步区道路及市政管网、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正加快推进。到2017年,2.5平方公里的市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集生活、居住、工作、游憩一体化的城市生活模式将在不久的将来成为现实。

服务支撑 为创新提供高效政务环境

目前,珠海在推动创新驱动方面都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但在杨海生看来,政府在落实相关政策或资金的时候还可以更快一些,“因为市场变化很快,如果政策落实的速度跟不上市场的发展,开发出来的产品不会有竞争力。

从自主创新能力强的发达地区经济来看,为创新型企业提供高效的政务环境非常关键。西部创新驱动现场会指出,目前市有关部门以及各区相关部门在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方面都做了不少工作,也出台不少扶持政策,但是各类扶持政策相对比较分散,也不够具体。

要整合和清理市区两级科技政策,把更多的自主权下放到区。各区要成立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责小组,具体负责政策辅导、融资支持、人才引进、研发能力提升等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到位的服务,扶持企业发展。”江凌说。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嘉强调,西部各区要为创新驱动建立高效阳光的政务环境,“各区主要领导要在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西部生态新城上,亲力亲为、尽心尽力、尽职尽责,主动跑基层,多到企业去,多到一线去。

 

中航通飞

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明年航展亮相

一次性装水12吨,耗时却不到20秒,这个全球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AG600在位于金湾的中航通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航通飞”)生产。记者日前在车间现场看到,目前飞机机身与中央翼已全部对接完成,正等待外翼的装备。据了解,AG600将亮相于明年的中国航展。

AG-600机体长达39.3米,最大起飞重量53.5吨,可完全脱离机场束缚,在水面即降即飞。其低空巡航速度为460千米/小时,水面起降抗浪高度达2米。投产后,将被用于水上救援与森林灭火等应急任务当中,水上应急救援一次可救护50名遇险人员。

作为珠海航空航天产业的龙头企业,中航通飞如今也正以人才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目前中航通飞已在珠海建设航空研究院,拥有设计、研发人员共计500名,通过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紧密结合,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劲支撑。除了AG600外,研究院还研制了中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复合材料公务机——AG-300,是世界同类单引擎涡桨飞机中飞得最快的机型。

广浩捷精密机械

三大新项目将带来10亿营收

位于金湾的广浩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广浩捷”)是一家专注于消费电子类产品自动化生产、测试设备研发与制造的高科技企业,拥有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5项,2014年产值达2000多万元,预计2015年产值可达1亿元。

目前,广浩捷公司是国内第一的摄像头测试设备供应商,公司新推出的“In-Line”摄像头模组全自动组装、检测生产线方案,综合运用机器人、机器视觉等技术,实现生产线的无人化。

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国内还没有成熟的智能纠偏机器人贴附设备及供应商,该方案为公司首创。“国外的三星也有类似功能的设备,但我们的设备生产速度与三星一样快,但处理材料种类比三星的多,性价比更高,目前已成为微软、华为、富士康、伟创力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首选。

据了解,广浩捷计划同美国硅谷Cojet公司在电子产品生产及半导体领域进行开发合作,引进美国专家团队开发下一代主动调焦测试机,深耕摄像头测试行业。同时还将加快建设机器人装配、高端点胶两个项目,这三个项目在3到5年后将带来每年10亿元以上的营业收入。

光宇电池

创新带动销售每年增长50%

在聚合物锂电池行业,珠海光宇电池有限公司做到了国际第五、国内第二,其生产的锂电池在高能量密度、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同三星和LG旗鼓相当。

据了解,光宇公司拥有超过300人的硕士和博士科研团队,每年投入超过3%销售额的研发经费用于新技术研发,在创新的带动下,光宇电池近三年销售额实现了超过50%的增长,预计2015年销售额可达20亿元,客户覆盖惠普、谷歌、英特尔、华为、联想等国际国内的一流厂商。

据介绍,光宇公司今年继续增加5亿投资建造自动化生产线,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并筹建新的工业园,计划2016年投产,产能也将从现在的1500万只/月提升到2300万只/月。

国家船舶及海工质检中心

基建工作已全部完成

作为第三方的国家级检验检测机构,国家船舶及海工装备材料质检中心配有35个实验室,25名专业技术人员,质检工作覆盖金属材料、焊接材料等11个领域。截至目前,中心的基建工作现已完成,并通过防雷验收、消防及工程预验收,12月申请质检总局的考核验收。

通过验收获得资质后,中心将在现有检测能力119项标准的基础上增加到282项,基本覆盖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用金属材料、纤维增强塑料、焊接材料、涂料、树脂等相关材料的国内标准、美国材料测试学会标准、中国船级社相关规范等。

按照设想,船舶及海工质检中心将建成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产品研发中试平台、资源共享平台、产业国际化平台。中心目前参与制定的标准共有4项,广东省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也已筹建成立。

据了解,该中心将通过企业设备进驻中心、开放实验室等方式,除法定检验任务外,共享设备设施,做强做全服务、补齐企业短板、避免重复投入。目前与中科院声学振动研究所正联建海洋工程装备振动与噪声实验室;与中海油珠海公司、中航国际艾维检测公司、珠江钢管、三一重工等装备龙头企业合作,发挥双方在技术和产业的优势,加强产、检、研合作,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成为珠海乃至广东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重要平台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