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元明古建筑 赏悠扬粤曲

14.08.2014  12:12
■小巷里的“蚝壳墙”令人惊奇,据说多出现在大户人家里,便于防盗。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外,悠扬的粤曲声令人心醉,音乐声来自三稔厅。沙湾古镇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等著名乐曲都在这里奏响。

原标题: 观元明古建筑 赏悠扬粤曲

■古镇的小巷里有好一些小清新壁画,适合拍照凹造型!

■小巷里的“蚝壳墙”令人惊奇,据说多出现在大户人家里,便于防盗。

  ■好玩又好吃的“周末去那儿”活动每期免费组织五个读者家庭出游,欲报从速哦!

  ■策划:张英姿

  ■统筹:新快报记者 廖颖谊

  ■采写:新快报记者 张若然 李应华 卢佳 实习生 徐婉璐

  ■摄影:新快报记者 李小萌

  始建于南宋的番禺区沙湾镇,原名本善乡,因地处古海湾半月形的沙滩之畔,故名“沙湾”。保留着大量砖雕、石雕、壁画等艺术精品的沙湾,也是名满天下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上周六,“新快报·周末去哪儿”第四站活动走进沙湾古镇旅游景区,五个家庭在古镇小巷里观赏古建筑,听悠扬的粤曲,品尝远近闻名的沙湾姜撞奶和农家私房菜,还在滴水岩森林公园的山间小路留下了足迹,到龙湾涌湿地公园骑自行车,在古镇弯弯曲曲的街巷里留下了一家人的欢声笑语。

  好玩又好吃的“周末去哪儿”活动还将继续!本栏目将持续为读者提供新鲜热辣的周末出游资讯,农家乐、乡村游、公益行、户外拓展等等活动都不会错过。想抢免费名额?有请加入新快报“周末去哪儿” QQ群(群号319423616),赶快行动吧!

  1

  留耕堂里找铜钱

  上午9时30分,五个家庭顶着烈日驾车准时到达了本期活动的集合地点——番禺沙湾古镇西广场,在古镇景区导游的带领下,开始古镇小巷穿梭之旅!

  踏着石板路,一行人首先来到的是久负盛名的留耕堂。留耕堂是沙湾宗祠文化展览馆,创建于600多年前,是沙湾当地大族何姓的宗祠。它的平面呈南北长条形,结构严谨,修饰华丽,是一座规模宏伟的建筑物。

  面对拥有着悠久历史的美丽建筑,习惯了通过手机和电视接收信息的孩子们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在导游的介绍下,了解着有关沙湾和留耕堂的过往种种,以及一些存在于留耕堂中的神秘故事。

  “大家能在这面墙上找到一个铜钱吗?最先看到的人会有财运哦。”在导游的指引下,大家把目光看向留耕堂内一面镂空的墙壁上,墙壁上刻着精美的花纹,其中有一枚小小的铜钱形状花纹,便是导游口中象征“财运”的吉祥物。

  在导游的提示下,孩子和家长们努力地找着那枚铜钱花纹,不一会儿就听到一个孩子大喊:“哦!我找到啦!”最先发现铜钱的孩子高兴地跳起来,兴奋地拉着仍然一头雾水的爸爸,给身边的小伙伴指示铜钱花纹的位置。

  2

  古镇小巷留足迹

  离开留耕堂,“周末去那儿”活动一行人走进了只能两人并排通行的古镇小巷,边走边观看触手可及的美丽建筑。小巷里有新翻修的矮楼,也有古色古香的建筑,最令人惊奇的就是用一个个生蚝壳组成的“蚝壳墙”。

  导游介绍称,“蚝壳墙”是明代常见的建筑方式,选用蚝壳做建筑材料,是因为就地取材方便。“蚝壳墙”也多出现在众人景仰的祠堂或是有钱人家的宅院里,因为这些凹凸不平的蚝壳还有防盗的功能。

  3

  纪念馆里听粤曲

  走出小巷,眼前一片豁然开朗,这就是古镇的安宁广场。

  广场附近,是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和广东音乐纪念馆(又称三稔厅)。何炳林先生是出生于番禺沙湾的著名高分子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发明了大孔离子交换树脂,被誉为“离子交换树脂之父”。展示树脂的玻璃柜台尤其吸引了好奇的孩子们的注意。

  何炳林院士纪念馆外,悠扬的粤曲声令人心醉,音乐声来自三稔厅。沙湾古镇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之一,《雨打芭蕉》、《赛龙夺锦》、《饿马摇铃》等著名乐曲都在这里奏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