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中国打“南南合作”组合拳有何用意?

28.09.2015  10:03

发起基金、加大投资、减免债务,在减贫、农业、促贸援助、生态环保、卫生和人才六大领域一共启动600个项目,还要建立国际发展知识中心,联合研究、交流各国发展实践。

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注意到,中国此次联合国大会期间提出的南南合作,有不少思路的调整,除了金钱和项目上的援助之外,中国比以往更强调“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的建立就是一个最为明显的信号。

记者观察,南南合作和对外援助似乎成为了习近平到纽约联合国总部近两天时间来,对外展示的最重要的议题之一。

再如,600个项目中,过去那些象征着传统友谊的基础设施项目之外,中国开始重视农业、生态和气候变化、人才培训,这些以往似乎更多是在西方国家援助议事日程之上的项目也被列入,引人瞩目。

“中国发展经验得到全球层面认可”

国际问题研究专家分析,习近平在联合国的舞台上,打出了一套南南合作的“组合拳”。同时这或许也预示着,中国作为一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正在成为南北合作和南南合作的交汇点。

值得一提的是,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今年7月访法时,宣布中国加入经合组织“发展中心”成员。分析人士认为,此举也是主体为发达国家的经合组织意欲通过中国的桥梁,影响到发展中国家。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说,中国发展理念有其独特性,一是强调走自己的道路,二是强调增强发展能力。发展中形成的中国经验,比如对基础设施的重视,也是中国花大力气提出“一带一路”计划、亚投行等倡议的考虑之一。

“这些举措的提出,围绕的核心就是中国经验的展示”,王义桅向南都记者分析,中国经验包含了中国对世界发展的理解。“中国的发展道路,对世界越来越有吸引力了”。

王义桅向南都记者表示,通过联合国名义的最高合法性,将联合国的发展倡议、中方的能力和经验以及发展中国家需求结合起来,打出南南合作的组合拳,既是中国发展理念在全球层面得到的认可,也是中国“国际责任体现”。

从“代言人”到“供给方”

事实上,西方世界始终认为,中国的对外发展援助,只是为了获得援助地区的资源,甚至冠以新殖民主义的帽子。“我们的行动是很好的回应。”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中国周边战略研究中心主任周方银说。

“放在10-15年前是难以想象的,”周方银称,这些举措在做出承诺之前,有关方面一定是做出了具体调研的,所以关注到了比如发展中国家电力稀缺的问题,习近平主席才特别讲到了“能源互联网”。

王义桅说,过去我们在联合国舞台更多是呼吁发达国家来兑现承诺,而我们更像是“发展中国家代言人”的角色。“中国现在更富有进取心,作为发展援助的主要供给方,也想通过理念去影响世界发展。”

周方银认为,中国过去的外交战略重心在大国,希望获得世界大国的认可,随着中国对周边和发展中国家的重视程度日益上升,中国提升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力,“手中对大国的筹码和回旋余地都更大了”,这是外交战略上的一个很大的变化。

种种迹象显示,习近平提出的这些援助举措,并非过去思路的延续,它正透露出这样一种信号:中国正真真切切要将发展中国家打造为中国外交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