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规划发布 中国机器人产业站上“风口”
资料图。 周毅 摄
中新社北京4月27日电 (记者 刘育英)“阿尔法狗”(谷歌计算机围棋程序)与韩国围棋名将李世石的“人机大战”成为世界性话题,意味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大时代已经拉开帷幕。中国27日发布《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将机器人产业推上“风口”。
该规划称,“十三五”时期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将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竞争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为制造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发达工业国家纷纷将机器人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近五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年均增速超过17%,2014年销量达到22.9万台,全球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使用工业机器人数量)平均值由5年前的50提高到66,其中工业发达国家普遍超过200。
在中国,“机器换人”已经成为东莞、佛山等城市的发展战略。2013年起,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应用市场,机器人密度由5年前的11增加到36。
中国机器人产业也在快速发展。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32996台(包括外资品牌),同比增长21.7%。其中,中国自主品牌机器人增速高于外资品牌。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对记者表示,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与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其表现主要包括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创新能力不强,低水平重复建设隐患显现,小、散、弱等问题存在,机器人标准、检测认证体系需健全等。
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理事长曲道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全球机器人产业正处在一个大的转折点上。机器人的内涵过去是比较复杂的、高精度的机器人设备,而现在包含了软件、智能、传感、大数据、网络、云等,机器人成为一个整体。在机器人大变革时期,在传统机器人短板还没有补上的情况下,如在新一代机器人方面赶不上国际步伐,将是最大风险,也将丧失几万亿美元的市场。
新发布的规划针对机器人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提出了中国应用机器人的目标,包括到2020年工业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形成30个以上典型应用领域的解决方案等,也包括重点突破十大标志性机器人产品等。这为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广阔的市场基础,也使机器人产业迎来“风口”。
“从规划可以看出,未来五年,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并重”,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执行理事长、秘书长宋晓刚说,中国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也在大幅增长,包括养老、助老、助残,救灾、抢险、勘探,教育、娱乐、智能居家等方面。
针对产业短板,规划确定未来五年产业发展指导方针,即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
在强化产业基础能力、加强机器人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标准体系建设方面,规划站在新一代机器人的层面布局。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主任李东表示,要加快组建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也就是整合全行业资源,打造“政产学研用融”相结合的创新载体,加强新一代机器人开发,特别是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为标志的机器人技术研发。
规划还提出到2020年培育3家以上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曲道奎说,在“工业3.0”之前的时代,一个行业可以有多个企业共存。而在互联网时代,强者恒强,可能只有“老大”,很难找到“老二”“老三”,因此中国一定要集中资源,培育大型龙头企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