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局回应:南城CBD没建中小学 因周边学位够用

27.05.2014  10:57

  幼儿园2所,共30班。没有规划中小学校。周边区域规划有小学3 9班、初中53班和高中60班,可以满足中央商贸区居住人口的中小学学位需求。

  ●南城中央商务区的范围规划为南至环城西路,西至宏图路,东至东莞大道,北至三元路,总面积约2.14平方公里。

  热闻快读:

  本月初,东莞市教育局局长杨靖波吐槽“南城中央商务区人口规模将达到18万人,却没有规划学校用地”,引发了人们对教育资源配套的关注。南城中央商务区的学位到底够不够用?这里是不是真的一所学校都没有规划?

  日前,东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局通过本报对此进行了独家回应,称南城中央商务区规划居住人口规模为1.47万人,新规划了2所幼儿园,一共30班。考虑到中小学需要的班数较少,无法独立建校,再加上周边区域规划有小学39班、初中53班和高中60班的学位盈余,可以满足中央商贸区居住人口的中小学学位需求,因此没有规划中小学校。

  焦点

  1

  规划人口18万为何规划居住人口1.47万重点发展产业 居住用地比例极小

  在本月初的一次公开活动中,东莞市教育局杨靖波称,目前正在规划建设的南城中央商务区,规划总人口规模是18万人,但是目前尚无规划学校用地,他认为不太合理。

  “南城CBD18万人口,无规划学校用地”,实际上,这里面混淆了“规划人口”和“规划居住人口”的概念,“规划人口”包含商务人群和居住人群。“教育医疗等配套用地是保障市民生活的基本公益设施,我们在规划审批中,一直以规划的居住人口为服务对象,从规模、等级和服务半径等方面,坚持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设施的配套技术规范和标准来执行。”东莞市规划局回应称,南城中央商务区规划居住人口规模为1.47万人,扣除现状保留新石竹花园的人口,新增居住人口为0.76万。

  为什么该片区规划的居住人口仅占规划人口的这么小比例?对此,市规划局解释时说:“南城中央商贸区作为“功能复合、立体便捷、低碳宜人”的东莞智慧型商务社区,全面衔接珠江东岸经济链,错位发展,发挥城际轨道和区域经济辐射的优势,重点发展商贸金融产业、科技贸易产业、国际消费产业,因此居住用地比例极小。”

  “从某个小的地域来看,难免会出现类似中央商贸区这种商业用地为主、其他用地占比较小的现象,但就整个城市而言,基本公益设施始终是我们关注的重点,并在规划方案的编制中得到充分的保障。”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焦点

  2

  规划2所幼儿园为何没规划中小学周边区域学位可满足CBD需求

  南城中央商务区究竟有没有规划学校?市规划局透露,按照《东莞市规划管理技术管理规定》,南城中央商务区需提供幼儿园15班,小学17班,初中7班,高中6班。

  其中,规划了2所幼儿园,在保留新石竹花园12班幼儿园的同时,在G 01-01地块新增1所18班的幼儿园,规模一共为30班。

  规划部门表示,考虑到中小学需要的班数较少,均无法独立建校,为避免类似麻雀学校的资源浪费,居住人口的中小学学位需求不在本片区设置,而由东莞市南城区办事处在更大范围内平衡。

  何谓“更大范围内平衡”?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解释,规划区周边区域(包括宏图片、东片区、水濂片)规划的教育设施,目前尚有小学39班、初中53班和高中60班的学位盈余,可以满足中央商贸区居住人口的中小学学位需求。

  焦点

  3

  前期规划中教育局发言权有限?规划局:教育局至少有4次发言机会

  “目前东莞市学位缺口达16万个,在居住区中配建学校,是教育局未来工作的重点之一。但是在下面镇街,教育局在前期城市规划中的发言权有限,只有一个投票权。”市教育局长杨靖波还“吐槽”了教育局在规划中的发言权“有限”。

  对此,市规划局回应称:“在编制过程的四个阶段中,均需征求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各职能部门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控规方案、形成意见处理报告和接受审议。

  这也意味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教育部门至少有4次发言机会。草案编制阶段,镇街政府会组织包括镇街宣教办在内的部门,共同参与制定规划方案;专家及部门评审阶段,镇街政府会召开专门会议,征求规划专家及包括市教育局在内的市直部门代表的意见,并取得书面回复;批前公示阶段,镇街政府在现场、我局网站、电视、报纸等多媒体展示规划方案并收集意见,历时30天,在此期间收到的有效意见,均会逐条联系意见人,做出回应,并形成意见处理报告及公告。

  最后,在市规委会审议阶段,公务代表中,共有1位教育系统的部门代表参与审议表决。此外,在27位公众代表中,还有3位教育界的代表,同样拥有审议表决的权力。“他们均是关注东莞未来、主动报名的热心人士。这些制度的设计,能够保障规划的公共利益最大化。”该负责人表示。

  规划部门还表示,欢迎一切关心和支持规划事业发展的市民,包括镇街部门、市直部门,在规划编制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共同修改和完善规划成果,使城乡规划能够更好地为大家服务。

  在编制过程的四个阶段中,均需征求包括教育部门在内的各职能部门意见,并根据意见修改控规方案、形成意见处理报告和接受审议。这也意味着,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教育部门至少有4次发言机会。———市规划局

  [南城C B D发展历程]

  2 0 0 1年东莞最早提出要建设中央生活区;

  2 0 0 8年位于中央生活区内一块原本起拍价70.8亿元的土地,因金融危机、楼市雪崩等因素,突然变卦宣布暂停拍卖;

  2 0 0 9年南城提出将中央生活区定位调整为以发展总部经济为主的东莞“中央商务区”;

  2 0 10年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发出《东莞市中央商务核心区城市设计国际竞赛报名公告》,正式以“东莞市中央商务核心区”命名该片区,并重金向全球征集片区的规划方案;

  2 0 11年东莞市城乡规划局、南城街道办事处组织召开了南城中央商务区城市设计专家评审会;

  2 0 12年东莞C BD的首幅商务金融用地顺利拍出,该用地被东莞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以1.8915亿元的价格竞得,地块将兴建成东莞轨道交通线网控制中心综合体;同年,南城企业总部基地一期万科大厦完成报建手续并开始施工;

  2 0 13年东莞市南城国际商务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方案正式拿到“准生证”,通过了规划部门的审批,成果已通过验收,开始实施。

  采写:记者 龚萍

  图片资料由市规划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