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快报整版报道:华工学霸告别循规蹈矩 创办国内首家移动应用广告平台

28.10.2014  17:46


报纸版面

陈第


   新快报10月28日C04版讯 (新快报记者 何宁)下个月满28岁的陈第在 华南理工大学 计算机专业就读期间就开始与同学李展铿(现有米副总裁)等共同创立了广州优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有米传媒,核心业务有米广告)。有米广告是当时国内第一家移动应用广告平台。截至2014年9月,有米已经在北京、江苏、香港、上海、广州共五地成立子公司和办公点,企业员工近三百人。目前有米已经聚集了超过10万款游戏、应用软件,累计覆盖超过六亿的独立手机用户。从小学到上大学前一直循规蹈矩的学霸陈第,上大学后告别了循规蹈矩,大一就开始捣腾创业,几经沉浮才有了现在令人艳羡的成功创业规模。

 

感激父母 从小给的宽松成长环境

 

  这一路走来,陈第对自己所受的教育有所反思,“应试教育很不好,把每个人都整齐划一地培养成同一个模子。我觉得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尽早发现孩子的个性特长,并好好培养。比如有的孩子擅长写作,家长就要充分挖掘孩子这方面的潜能,不要看到其他孩子去学奥数,也硬把擅长写作的孩子抓过去学奥数,原本这个孩子能成为一个作家,却因为家长的盲目跟风攀比,让未来的作家胎死腹中。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特的才能,把潜能挖掘好,将来在社会竞争中才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陈第很感激自己的父母从小就给了他很宽松自由的成长环境,“也许是我的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爸妈不用操心,所以无论我做什么事情,只要不是违法乱纪的事情,他们都给我最大的自由,哪怕是我后来创业,爸妈都非常支持,他们没有像其他家长那样总是给孩子规划好人生的道路,比如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体制内当公务员什么的。

  陈第高中就读于汕头金山中学,成绩一向在年级排前十名,可惜高考没发挥好,报考浙江大学未果,落在了华南理工大学,所幸在华工,他读到了感兴趣的计算机专业。在华工,陈第一反高中时亦步亦趋跟着老师走的循规蹈矩,而是自己超前学习,老师教基本的控制台、写代码,他却自发制作网页,开发游戏软件等。“我不太喜欢做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倾向于实操性比较强的上机、写程序,我觉得用代码把程序编写出来给用户去使用是件很酷炫的事。我觉得大学所学的教材有些过时,而且老师教的比较偏基础和理论,我那时候有些为了满足虚荣心,所以更愿意去捣腾那些表面上看很炫的东西。

 

几乎每天都是图书馆最后一个走的

 

  在陈第看来,读大学很轻松,只要考前一个月稍微努力就能应付期末考试。所以平时没课的时候,他就盘算着怎么创业。大一时,他花了几千块买下一家类似携程的商旅公司的代理权发展酒店用户。“我当时跑遍了番禺的酒店,以为说服每家酒店给几百块钱网上入驻费是很容易的事情,没想到做生意并没有那么简单,网站没有知名度,再加上作为大学生不能给别人足够的信誉度,客户一分钱都不愿意花。

  整整半年,陈第都在为那家代理公司奔波,结果亏了几千块钱惨淡收场。“现在看来几千块钱不多,但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就是一笔巨资了,当时挺心痛的,那笔钱是过年时爷爷给的压岁钱,现在想来都觉得挺对不起他的。

  初次创业失败,陈第痛定思痛,觉得自己不能这么浮躁了,应该斩断赚钱的想法,静下心来好好学技术。于是,从大二开始,陈第天天泡在图书馆钻研技术研发的书籍。在大二大三的陈第以图书馆为家,钻研计算机技术,几乎每天都是图书馆最后一个走的。

 

拉了一帮技术“哥们”成立工作室

 

  “华工的学术氛围很自由、很开放,学院也鼓励我们多动手,这些为我后来的创业选择提供了很大帮助。”陈第说,从大二开始他们陆续参加了“IBM主机应用创新大赛”、“微软精英大挑战”、“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竞赛”等大型比赛。“在学校的时候就能接触这些著名企业,做一些实训项目,对我的动手能力促进很大。”陈第很感谢母校为他提供了很多锻炼身手的机会,这些平台不仅让他学习了如何进行项目管理、团队合作,也让他尝试了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方向,这一切都为他自己创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9年8月,共青团、中国移动发起公益行动“型动创造未来Mobile Market(下称MM)百万青年创业计划”。冲着奖金,当时读大三的陈第上传了自己之前制作的一款游戏,他的游戏每天达到2000余次的下载量,得到了很好的推广。

  陈第随后拉了一帮从事技术的“哥们儿”,成立了一个工作室,天天猫在实验室捣鼓各类应用软件。蓝牙三国杀、蓝牙斗地主、3D桌球……工作室开发的软件在网上获得不少好评。大三暑假,一位老板找到陈第,希望将其公司的手机软件开发业务外包给陈第的工作室,此后,工作室有了稳定收入,陈第的“技术变现”路径也越发清晰。

  陈第观察手机互联网行业后发现,大部分做手机应用开发的程序员都无法挣钱。在参考了国外的情况后,陈第发现一种帮助开发者盈利的方式广告。通过在手机软件植入广告,绕开运营商进行推广,再将所得收益跟开发者分成,实现程序员获利。这样就可以实现“百万青年”可以通过在家编写程序实现财务自由的想法。

  2010年4月1日,距陈第大学毕业还有3个月,他说服大学好友等10个大学生,一同筹资组建的一家公司,在大学城租了一间30平方米的办公室开始创业。

  “现在回想当初坚定走技术的路是特别正确的,如果当时不转做技术,我现在肯定会后悔死。其实当时我身边也有很多同学像我大一时那样捣腾各种小生意,为了短期利益,有些同学是赚了点钱,但我不觉得那是真正的创业。我觉得创业一定要有规划,有理想,应该抱着一颗改变现状的态度和决心去做一份事业,这才是真正的创业。”在陈第看来,理想和行动是创业必不可少的要素,理想决定目标,行动是达成目标的过程,所以两者缺一不可。

 

【心声】 “创业者面临的挑战特别多, 但我们要以 成功的心态去面对

 

  “我小时候都是站在家里的柜台前做作业的,我可以在店里吵杂的环境下静下心来做作业。”出生于潮汕的陈第,受做生意的爸妈耳濡目染的影响,创业一直是他的梦想。可当梦想照进现实,许多问题也接踵而至。注册难、融资难,所有问题都对短缺的资金提出了挑战。“公司创立初期,还没有我学生时代的收入多。”陈第说,“有米”创立的前4个月,月均亏损1至2万元,每月支付30名员工工资、厂房租金等经营管理成本达6万元,全靠4个核心成员拿钱养公司。

  当时,陈第向公司所在区科技局申请“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被拒,同时,虽有很多风投主动找上门,但观望的多,没人真正“出手”。一直熬到5个月后。当年9月,“有米”终于“熬成婆”,实现盈利。5个月里,网站的不断美化包装、媒体资源的沉淀、谈判和营销技能的逐日提升、行业经验的积累等,都使“有米”从一个初生的婴儿快速长大成人。

  2011年3月,有米完成了第一笔融资。公司规模得以继续扩张。“最早的时候主动去拉资金,反而拉不到。你做得好了,别人自然会来找你。”陈第说:“有时就是这样,风投就是希望找到好的项目和有能力的人,他就能借钱生钱。

  对于大学生创业,陈第建议,尽管现在大学生创业的大环境很好,“但也不能盲目创业,创业者面临的挑战特别多,其实任何人创业都一定会面临失败,但我们不能悲观,要以成功的心态去面对,跨过重重考验,坚持下去,就能迎来胜利的曙光。其实哪怕我们算是创业成功了,但每年都要面对不一样的困难,我们最大的优点就是积极面对困难,大家一起想办法解决,如果我们放弃了,也就失败了。

  陈第的创业团队从最初的10个人发展到目前300多人,“创业团队非常重要,我们的团队几乎都是90后大学生,我觉得这个团队最大的优点就是大家都是做实事的,不浮夸,公司的氛围很好很简单,没有上下级的概念,我们的目标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