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点】何志才:扎根华园沃土 向更高处生长
【新视点】开栏语
2016的秋风悄然吹起,新学期翩翩而至。就在此刻,【新视点】栏目也闪亮登场啦!
从《建设者》,到《团队之光》,再到《华园桃李》,我们一路走来,每一个栏目都在你的关注和支持下得以绽放。它们的内容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它们的观察视角是立体而全方位的,它们挖掘并展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诸多美好,用正能量给予师生们震撼与激励。
为了更好地彰显华园的科学精神与文化风貌,提升栏目的集聚力和影响力,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建设者》、《团队之光》和《华园桃李》三个栏目整合为一,以【新视点】呈现给大家。我们将以满腔情怀,用镜头、用笔头、用指头,继续抒写那一张张灵动鲜活的面孔,讲述一段段志存高远的故事,将这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学府的精髓铭刻在字里行间和图片的瞬间中,与大家共同见证华南理工人的成长、智慧和魅力。
【新视点】栏目每周一期,逢周四刊出,敬请持续关注。
8月18日,2016年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揭晓,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何志才教授位列其中。何志才教授本硕博皆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早在学生时代,他的相关研究成果就先后入选“2011年、2012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和“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而在2013年留校任教后,又先后获得2015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5年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研究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
从学生到教师,何志才实现了重要角色的转变。在毕业留校的3年时间内,他破格晋升为教授,并入选省杰青和国家优青,年仅32岁的何志才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些成就?一路走来,他在科研上有什么样的心得体会?作为一名高校青年教师,他又是怎样平衡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本期《新视点》将一一为你解答。
华园为我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记者】您在华园求学9年,如今也已经工作了3年,华南理工对您有着怎样的影响?
【何志才】我非常庆幸自己能够在华南理工学习和工作,从本科一直到博士,正是得益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包容的学术环境,让我有机会参与课题研究,参与重大科技项目,逐渐培养了我的科研兴趣。同时,学校注重基础教育和通识教育,注重向学生传递思维方法和科学精神,这些都为我后来的科研工作打好了基础,为我的成长和长远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养分。以我所学专业为例,我以前读的是物理学专业,是属于基础性的专业,硕士博士虽然从事材料学方面的研究,但之前基础性的知识在后期的研究中却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和引领作用,特别是在一些重要发现的时候,它的价值更突出。
【记者】很多毕业生选择出国“镀金”,您当初什么会选择留校呢,又怎样看待您获得的荣誉?
【何志才】出国留学的确是不少人选择的发展路径,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不能为了“留学”而“留学”,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我当初也有考虑过出国,但分析之后觉得这里更适合我。首先,毕业时我在这里已经生活了九年,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留在这里有归属感。其次,我从硕士开始就一直在这个团队,博士虽然毕业了,但研究并没有做完,可以留下来接着做。再者,学校对我们青年教师的支持力度特别大,包括科研经费、相关配套设施等,而且我所在的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条件非常好,在这里做科研安心踏实。
事实证明,当初的选择是正确的,我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荣誉和称号只是从事科研过程中所收获的“副产品”,奖项不是我追求的目标,我所能做的就是安心做好自己的工作,该来的总会来的,一些都要顺其自然。荣誉对我来说,是鞭策和鼓励,更是新的起点。
科研工作者要有自我肯定意识
【记者】请介绍一下您的研究领域和应用前景。
【何志才】我的研究方向是有机光电器件,主要是围绕导致聚合物太阳电池效率偏低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提高有机聚合物太阳电池性能的新方法。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可以通过材料的选择和器件结构的优化来实现。材料要有更加匹配偏太阳光谱的材料,还有就是电子电荷转移效率要高。我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器件层面,一个就是通过界面的优化提高效率,一个是通过优化器件结构提高器件光的吸收效能。这个研究领域还有极大的拓展空间,而我们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有机太阳能电池将来的商业化普及,我觉得这是一件造福后代的事情。
【记者】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您认为投身科学研究需要具备怎能样的素质和能力?
【何志才】兴趣是一个方面,但兴趣也是在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当你对这个领域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其中的问题有了更多的了解,兴趣自然而然就来了。另外,从事科学研究多数时候是不停在做重复性的事,而且还不一定能出成果,这时候必须要有自我肯定意识,这包括对自身能力的肯定以及研究方向的肯定。自我能力的肯定指的是在遇到挫折困难的时候不要轻易怀疑自己,有时候就是失败九十九次才成功一次,科研工作者应该有这样的心理准备;研究方向的肯定就是要认可你研究的领域是有价值、有前途的,在当前的工作看不到希望的时候,你至少还能看到大方向是有前景的,不然的话肯定坚持不下来。
教学相长,不忘师者初心
【记者】当前高校“青椒”面临科研、教学等多重压力,您如何看待科研教学两者的关系?
【何志才】科研与教学都是教师的基本职责,努力从事科研工作,并将前沿成果融入到教学中来,才能不断提高教学的学术水平。同时,教学过程能扩大和积累广博的学科知识,学习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和文字描述学科内容,也是对教师的全面促进。
何志才(左)和导师曹镛(中)、吴宏滨(右)合影
每个老师都必须尽到上课的义务,上课本身也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对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非常有帮助,以前我是从一个学生层面去学习这些东西,只要自己弄懂就可以了,而现在是站在老师的角度去学这些东西,不仅自己要懂,而且还要想着怎样将这些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所以这两个理解层次是不一样的。教学相长,你将最前沿的科技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学生也会促使你对原有知识进行思考,这是一种正面的提升过程,但是要想上好课,就必须要付出。
【记者】经历了从学生到师者的角色转变,您在教学经验和师生沟通方面有什么心得?
【何志才】学生和老师的主动沟通很重要。因为现在的导师都非常忙,既要教学也要科研,还有其它各种事项,你必须积极主动和老师沟通。在我读硕士的时候,我就经常去找曹老师讨论问题,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此外,和老师沟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老师,这样他才能理解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他自己的经验给你一些指导,因为有些东西不可能凭空说起,它需要有一个触发点,一个机会,只有具体到你提出某个问题、某一观点的时候,这个时候才有可能根据你现在的想法有目的性的给你一些指导。
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又投身于华南理工大学,学校的优秀品质和精神深深影响着我,我会继续耕耘在这片沃土上,培育更多优秀的学生,创造出更大的成绩。
《新视点》第2期团队
文 字:鲍 恩
图 片:受访者提供
编 审:柯 宁 孙宏志
总策划:王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