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视点】公共政策研究院:国际视野 中国情怀

29.09.2016  17:13

 

【新视点】开栏语

  2016的秋风悄然吹起,新学期翩翩而至。就在此刻,【新视点】栏目也闪亮登场啦!

  从《建设者》,到《团队之光》,再到《华园桃李》,我们一路走来,每一个栏目都在你的关注和支持下得以绽放。它们的内容是大家喜闻乐见的,它们的观察视角是立体而全方位的,它们挖掘并展现发生在我们身边的诸多美好,用正能量给予师生们震撼与激励。

  为了更好地彰显华园的科学精神与文化风貌,提升栏目的集聚力和影响力,从本学期开始,我们将《建设者》、《团队之光》和《华园桃李》三个栏目整合为一,以【新视点】呈现给大家。我们将以满腔情怀,用镜头、用笔头、用指头,继续抒写那一张张灵动鲜活的面孔,讲述一段段志存高远的故事,将这座有着深厚底蕴的学府的精髓铭刻在字里行间和图片的瞬间中,与大家共同见证华南理工人的成长、智慧和魅力。

  【新视点】栏目每周一期,逢周四刊出,敬请持续关注。

 

   
  近年来,中国智库发展迅速, 特别是自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之后,国内掀起了一股“智库热”,智库的数量如雨后春笋般增长。而在智库还不够“流行”的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IPP)——独立、非盈利性的知识创新与公共政策研究平台就破茧诞生了。

  仅3年时间的累积,2015年12月,IPP被中宣部和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认定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

  仅2016年上半年,首批高端智库试点单位被中央采纳政策研究44篇报告, IPP就入选6篇。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普通智库机构到国家高端智库,公共政策研究院和着学校一流大学建设的节拍快速崛起,令人叹服。

高起点出发 创新体制机制

  谈到公共政策研究院的建设,离不开华南理工人勇于创新的精神特质,离不开优秀校友——莫道明的鼎力支持。作为成功的企业家,莫道明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他预见到随着中国改革和转型不断深化,需要更多的研究机构为政府部门提供更加独立、客观、有效的政策方案。然而能提供这种服务的优秀民间智库很少,于是萌生出打造一所顶尖民间智库的强烈愿望。

  愿望和现实如何连接起来呢?莫道明首先想到了找母校帮助自己。而素来坚持“开放办学”的华南理工大学也认同这一开创性的做法,就这样,莫道明出资5000万元与母校携手共建公共政策研究院的默契达成了。

  说干就干,莫道明和学校一同规划研究院的职能定位、团队打造、科研制度等。为了激发创新活力,华南理工大学给予研究院极大的自主性和提供办公场所等实实在在的支持。

  为政府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供决策咨询是研究院的责任担当,研究院率先从促进自身的“转变”做起,对人事、科研等管理制度进行大胆创新。智库英文名称“ThinkTank”,又称“人才库”,建设好人才库乃第一要务。研究院采用“聘用制”全球招聘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高素质研究人员,吸引了一批海内外知名专家加入研究院大家庭。中南海高参、国际著名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被委以学术委员会主席的重任。在他的带领下,志同道合的IPP团队秉持“国际视野 中国情怀”的核心理念,聚焦体制改革、社会政策、国际关系、经济政策、教育政策等潜心研究,积极回应国家和时代需求。

  作为首批国家高端智库试点单位之一,IPP成绩的背后浸满了奋斗的汗水,更离不开关键人物、关键力量的作用。执行院长杨沐教授将此概括为:“莫道明教授的创新意识、华南理工大学的大力支持、郑永年教授的强大影响力,是研究院快速发展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研究院理事长莫道明教授

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兼首席专家郑永年教授

 

      担负时代责任 建言献策提升影响力

  与其他机构不同,智库是以政策研究为主业并以影响公共决策为目标的机构,其核心能量是话语权、影响力。4年来,研究院以“为中央政府资提供政策建议”为核心定位,抓住真问题,重点开展应用研究和对策研究,为决策部门提供政策报告、治理方案、建言建议等“智力产品”,不断提升决策影响力。

  智库的关键是智,而不是库,让智力产品进入决策是智库的根本价值。研究院打造核心智力产品体系,不断拓展发挥影响力的渠道。诸如每月高质量完成一份政策专题研究报告,4年来连续向中央决策部门递送咨询报告50余篇;积极与政府、企事业单位以及非营利组织开展合作研究,承接决策咨询课题,为中央政研室、国务院研究室、广东省委省政府、中宣部、教育部等具体决策提供有价值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

  政策制定不能拍脑袋求新奇,尊重民意的政策才是好政策。调查研究是智库工作者的必修课、基本功,既要吃透“上情”,也要摸准“下情”。为此,研究院成立了公共政策调研中心,通过网络、电话、入户、街访等方式深入老百姓中扎扎实实开展调研。多研究问题,提供解决之道是智库的职责所在。研究院设立公共政策圆桌论坛,针对转型中国遇到的现实问题,定期邀请专家学者、政府人员、企业高管、社会组织成员等聚在一起头脑风暴,探讨问题破解之法。   
  按照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库——兰德公司的创始人弗兰克•科尔博莫的定义,智库就是一个“思想工厂”,关键是思想、知识的创新。政策突破需要理论创新。研究院注重基础研究,主持了教育部哲学社科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决策咨询制度与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研究》等,提出了“内部多元主义”等理论,在SSCI、CSSCI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出版聚焦中国的公共政策丛书和放眼世界的公共政策译丛,包括《改革:困境与出路》、《大格局》、《关键时刻》、《技术赋权》、《社会发展与社会改革》等专著,提升学术影响力。IPP团队低调做研究,高调亮成果,郑永年教授经常带头在各大报刊及其他媒体发表政策评论、时评,切中时弊,一语中的,深受大众好评。

IPP文库

  政策研究报告

 

积极走出去 突显华南理工特色

  主动服务社会是华南理工大学的使命担当和办学特色,学科和人才资源是学校服务社会的底气。一流的学科资源和人才云集优势,也是助力研究院发展的引擎。研究院注重利用学校的学科和人才优势,通过开放的学术交流、课题合作等方式,增进与学校院系,尤其是与公共管理学院的协同合作。

  研究院不仅有中国情怀,为国家、地方改革发展服务,同时注重传递中国声音,提升国际影响力,加强国际话语权。在当今全球化时代,国际化成为智库发展的重要特征和方向,公共政策研究院要成为世界领先的中国新型智库,更需要拓展国际化。自2013年,研究院与联合国教科文一道组织每年举办一届“IPP World Forum”国际学术研讨会,聚焦中国及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改革某个问题,邀请海内外各领域专家深入研讨,以国际视野推动公共政策创新。

  2015年,为响应国家推动新型智库“走出去”的要求,研究院还在新加坡成功注册海外智库机构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organization,以开办英文网站和出版英文杂志为主要途径,向海外传播IPP的研究成果。研究院每半年印制《IPP Bulltin》展示智库最新的研究成果、研究动态等,与新加坡世界科技出版社合作出版IPP英文文库……研究院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2016国际会议大合照

 

    胸中有丘壑,方寸自成。在高校智库百舸争流的新时代,研究院已经找到属于自己的路:更加注重与学校的理工科学科优势结合,更加注重拓展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华南理工特色的高端创新智库。

  智者总能远瞻。IPP将依托学校理工科优势,运用大数据的技术和资源,对公共政策与公共治理相关的问题进行系统和定期的全国范围舆情跟踪,建立一套自有品牌的舆情数据库;在国内计划与其他智库建立密切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在国际上加强欧美国家的有关机构合作,建立多个海外分库……智慧的IPP团队正在脚踏实地,一步步攀登智库高峰。   

 

   

新视点》第3期团队

文 字:王功敏

图 片:受访单位提供

编 审:柯 宁 孙宏志

总策划:王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