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觉得你休假越休越累?那是因为休假方法不对
“五一”小长假一眨眼就过完了,不管你是宅在家,还是在外面旅游,你是不是都有一个感觉——累!
假期越休息越累,这是不少人共同的感受,这到底是为什么呢?因为你的休假方式不对——
你的假期是这样的
外出旅游:一个字“挤”,两个字“拥堵”,三个字“很疲劳”
人们带着期待的心情,兴冲冲去景点,满眼看到的却是人山人海,难免会心烦气躁。
“假期,中国哪里都过得不轻松,游客们嫌主人没有待他们宾至如归,本地人则嫌游客不懂入乡随俗、没个规矩。这既是文化冲突,也是素质展示。”香港作家廖伟棠一语中的描述,也让人看到了“中国式休假”的另一个特色,网友戏称:不是“挤”在景点,就是“堵”在去景点的路上。
小长假,很多人选择用购物、狂欢等方式度过,购物成为假日的重要内容。一些名牌商品满足了某些人的虚荣心,加之商场在假日的营销策略,打折、酬宾,“奢侈消费”的潜移默化,人所共有的从众心理,都会让人们在购物中欲罢不能,商场拥挤不堪。
宅在家里:上网、看电视、狂补觉,也是越歇越累
除了商场和景点,很多餐馆也被挤爆了。在国人特有的文化中,用应酬饭局拉关系成为职场的灰色法则,在饭桌上“喝酒喝到倒”才能交到有用的朋友。在此逻辑下,吃饭被赋予了某种含义,暴饮暴食也不足为怪。
饮食极度不规律,导致假日里医院的消化科和急诊室也是人满为患。暴饮暴食导致的急性肠胃炎、胆囊炎、胰腺炎占到门诊量的30%以上。而假日聚餐常常是暴饮暴食的罪魁祸首。
既然哪儿哪儿人都多,宅在家里也许是最健康的休息方式,而大家却选择了最不健康的方式:上网、看电视、狂睡。
“北京市2008居民时间利用调查”结果显示,一天之中,北京城镇居民可以自由支配时间为4小时21分钟。在此期间,人们用了近两个小时来看电视,还有33分钟用来上网。这种休息方式很可能导致人际关系的冷漠和沟通能力的缺失。在网上跟陌生的网友聊得热火朝天,和身边的人反而无话可说,这可能会逐渐丧失对生活的乐趣。
别人的休假是这样的
古代人:个人充电
有人锻炼健身——
(唐)王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在古代,人们也会利用难得的节假日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或是看看比赛什么的,由此形成了许多节假日体育活动,如正月十五走百病、寒食(清明)节荡秋千、重阳节登高等。
现如今,大多数人由于工作的原因会有不同的工作病,老祖宗们遗留的这些好习惯,对于现在还是很适用,锻炼锻炼强身健体。
有人搞个人卫生——
(宋)苏轼“寄语澡浴人,且共肉身游戏”
古代公职人员很多时候是五天一休,休息日必做的一件事情,是搞个人卫生,即所谓“沐浴”。
在汉代,皇帝每五天给在宫中供职的大小官员放假一天,让他们回家洗澡换衣,古代公职人员“五日一假洗沐”制度即因此而来。此后,洗头洗澡这类搞个人卫生,成了古人节假日里的常规性内容。
有人阅读“充电”——
(宋)王安石:“挟书聊自娱,解带寺东廊”
不论是郊游还是洗沐、健身,节假日的一切活动安排都是为了放松。古时候喜欢宅在家里的人也不少,如不喜欢洗澡的王安石,他有一次去大佛寺休假,干脆带上书打发时间,看累了就在房间里睡觉。王安石在《休假大佛寺》一诗中记下了当时的休假经过:“罢惫得休假,衣冠倦趋翔。挟书聊自娱,解带寺东廊。”
现代有人利用假期“充电”,在古代也有人选择利用假期来梳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成果,特别是每年放年假时给自己做个年终总结。没事充充电,培养情操提高修养,了解更多的东西,好习惯也是人生一大财富。
欧美人:陪家人
在美国度假,印度人会待在科技博物馆里,欧洲人穿梭在现代艺术馆中,美国人则在自家后院烧烤或在沙滩上晒太阳,而中国人都喜欢在各大名牌折扣店里疯狂购物。
虽然日本人工作压力很大,但他们的节假日比中国还多,他们也很重视,譬如元旦、五一黄金周、庆祝秋收的盂兰盆节。节日里,他们会把时间完全奉献给自己的家人。
与美国、日本相比,欧洲人的假期要长得多,法国更是世界节假日冠军。法国人一年能歇5个月,工作满一年就可以享受30天带薪假期。他们的《劳动法》规定,商店周日不能开门(除非是文化、旅游等商店),否则就属于非法营业。
欧美人把放假休闲当成再平常不过的一种生活习惯,他们只是和家人在游泳、嬉戏、享受日光,或者和朋友在家里一起喝瓶啤酒、看场球赛。而国人则对休假的心理预期过高,而落差大,失落感自然强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