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解决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后顾之忧

07.12.2015  10:59
本报报道,日前,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市红十字会、市献血办、市中心血站联合举行欢迎会,相关工作人员和众多献血志愿者一起欢迎刚从广州捐髓救人归来的志愿者罗学君。据了解,罗学君是继温斌雄、颜军以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梅州工作站的第三位成功捐献者。

  ■ 莲 城

  本报报道,日前,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局、市红十字会、市献血办、市中心血站联合举行欢迎会,相关工作人员和众多献血志愿者一起欢迎刚从广州捐髓救人归来的志愿者罗学君。据了解,罗学君是继温斌雄、颜军以来,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梅州工作站的第三位成功捐献者。

  据统计,我国现有白血病患者400余万人,每年新增患者约5万人,其中50%以上是青少年和儿童。本来,通过合理的治疗,半数恶性血液病是可以治愈的,只是眼下很多青少年和儿童患者是独生子女,因此配型成功的希望只能寄托在非血缘性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身上,而目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数量相当有限,并不能保证每一位白血病患者都能得到及时合理的治疗。

  具体说到梅州,据市红十字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广东省管理中心梅州工作站自2008年成立以来,目前有800多位志愿者留下了血样。虽然志愿者数量不多,但库容使用率较高。“造血干细胞匹配成功很难得,志愿者越多,血液病患者找到配型相合捐献者的机会就越大。”工作人员希望,3名捐献骨髓志愿者的行动能号召全社会关注造血干细胞捐献,让更多人成为志愿者。

  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数量较少,一方面是受传统观念影响,对骨髓捐献有所顾虑,担心损害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由于法律缺位,捐献者的很多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比如,造血干细胞捐献与无偿献血有所不同,至少要两次体检,捐献时要5天,捐献完也需要一定的休息时间。很多人虽然也想给白血病患者一个再生的机会,甚至已配型成功,但所在工作单位不允许请假,因此只能有两个选择:要么辞掉工作,要么无奈放弃捐献。

  捐献造血干细胞,虽说是出于自愿,但也是在为社会做贡献,因此政府职能部门不能忽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权益。也只有志愿者的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公众才会有积极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热情。因此我们希望,政府有关部门能尽快出台相关条例保障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权益,以保护捐献者的积极性,并且还要通过加大激励措施,鼓励更多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