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美高铁合作背后的政治含义

17.09.2015  19:03

撰文/史泽华(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公共外交中心研究员)

背景介绍:中国高铁在美国本土取得突破性进展

据中央 财经 领导小组媒体通气会透露,习近平主席赴美国事访问前,中美在经贸领域的三个项目上“取得了实质性重要成果”,分别是中方成立的合资公司拿下了美国拉斯维加斯到洛杉矶的高铁建设项目,中国公司将与美国公司合作在非洲推进清洁能源项目,成立中美建筑节能 基金 、在中国 投资 建设建筑节能项目。其中,“走出去”一波三折的中国高铁,在美国本土取得突破性进展,结果颇耐人寻味。

意义

这一系列中美新合作项目的推进表明,中美政治领导层正在共同努力,以新的杠杆撬动美国社会转向,与中国一起夯实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中美关系近期的一些问题

毋庸讳言,当前的中美关系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据皮尤中心的最新民意调查结果,54%的美国民众对中国持负面看法,持相反立场的则只有38%。与2008年相比,持负面看法的人增加了12个百分点。在部分美国民众的眼中,中国持有巨额美国国债、中国抢走美国的工作岗位、中国对美网络攻击、中国不断加强军事实力等说法,都是让“中国威胁论”可信的重要“证据”。

如何改变和扭转中美间的“摩擦

无论如何, 如果不积极努力,中美关系将步入矛盾积聚的平台期。关键是如何改扭转和改变这一恶化趋势。

位高权重者是理性务实的“知华派

在美国对外政策的权力架构中,身处高层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们,往往有更强的战略意识和大局观念,是中美关系前进的掌舵者。中美高层的机制性、密集化的互动与合作,有利于让更多的美国决策高层直面中国,成为理性务实的“知华派”。而且,几次“习奥会”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化解了不少问题。

握有权力的中层对中美关系认知结果多样难于达成共识

但在美国政治权力的中层和底层,近年来出现了不少问题,其中夹杂着对中美关系的一些杂音。官僚阶层、商界精英和大众传媒,是联系底层社会与政治高层的桥梁,但正是这些人,对中美关系的直接接触多、利益关系复杂、认知结果多样,形成一致共识的可能性较低。

质疑”超过“赞成

这样一种背景下,上层决策者接受到的信息越来越复杂多元,自上而下政治传达的阻力也越来越大。有时候,对中美关系的质疑声音会超过赞成声音。

如何扭转?催生新合作领域转移矛盾重心

扭转中美关系的大局,需要更多中美间社会对社会、企业对企业、民间对民间的直接对接。高铁等项目所推进的,正是要多催生一些新的利益共同群体,让合作受益者的力量强过受损群体的力量。对于中美关系而言,局部的突破,有利于以点带面,催生新的合作领域。合作菜单做大,也有利于转移矛盾重心,为两国核心利益的对冲降温。

大选临近对华敌意生长成为一种“情绪

近来,2016年美国大选提前预热,多位参选人都打出“对华强硬”这一廉价政治牌,构建“政治正确”的形象、博取选派。一定程度上讲,对华敌意正在生长为美国社会的一种“情绪”。“习奥会”的这些双边合作成果,对于浇灭这些敌意,无疑是一场及时雨。

多年来,中国在美投资遭遇政治壁垒,已经成为一个多发性的老问题。此次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合资合作,各守其责,不失本分的合作方式,更有利于减轻美国社会对主权和安全问题的忧虑,为更多类似的合作开绿灯。

新合作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也会催生新问题

在此次中美高铁项目协议之前,中国企业国际合作生产的Y-12飞机,已经成功打开了美国市场。其落户地,也是拉斯维加斯。从拉斯维加斯到洛杉矶,是美国客流相对较大的一条交通线路,商业生机盎然,市场前景不错。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让美国人放弃自驾习惯、喜欢上高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个企业合作项目呈现示范意义的关键,是 经济 与社会效益同步而来。毫无疑问,新项目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也可能带来当地汽车租赁业和航空业客源流失等新问题。利益受损群体的反对声音会接踵而至,这种失衡后的再平衡,只能由当地社会系统自己去消化了。

利益交织越复杂互相倚重越强烈

无论如何,与高铁合作类似的案例越多,中美利益的交织就会越复杂,相互倚重的意识就会越强烈,新型大国关系的框架也会更“接地气”。

前5个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7万亿元 同比增长12.5%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王希)国务院国资委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1至5月,中央企业完成投资1.新浪广东
农业农村部部署高温防御工作 落实抗旱保苗关键措施
  新华社北京7月3日电(记者于文静)据中国气象局新浪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