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杀熟式”骗局

18.11.2015  18:08

近日,东莞中信东泰花园小区30余名师奶集体向记者报料称,她们均被同一名相识十几年的小区麻友兼邻居以借钱的形式共骗走了2000多万元。东城警方目前暂未受理该案,目前仅表示,因该事件情况复杂,涉及人员较多,相关的立案调查取证工作正在进行当中。(11月17日《 东莞日报 》)

这些被骗的师奶中,被骗金额最多的达到了300多万元,显然不是一笔小数目了。而不管钱多钱少,绝大多数被骗师奶都陷入了“哑巴吃黄连”的境地,因为这些钱大多数都是平时瞒着丈夫、家人偷偷积攒下来的私房钱,一旦被丈夫知道,自己也不好交代,所以现在连报案都是偷偷摸摸的,好像犯罪的是自己一样。

农耕时代的熟人社会,借钱相对容易,而在城镇化社会中,不是信得过的人,一般不敢轻易借钱,正所谓“谈钱伤感情”。那么这些师奶为什么愿意把少则几十万、多则几百万的钱借给自己的邻居兼麻友呢?答案也很简单,那就是她太会“做人”了。她的会“做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平时为人处世很热情、很大方,比如在外吃饭碰见邻居,她会主动帮对方买单;比如借钱还钱的时候,她还会往对方手机给充上一两百的话费;二是她很会包装自己,除了穿名牌、戴贵重首饰之外,也故意让左邻右舍知道自己在高档小区拥有不止一套的房产。

正是这样的“会做人”,让这些师奶们放松了警惕,觉得她既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又具备相当的 经济 实力,不可能还不上钱。与此同时,她在借钱的时候还会许诺以比 银行 高一些的利息。既然如此,当对方开口相求,又有什么不借的理由呢?于是很多师奶三番两次把钱放心地借了出去。而现在看来,这位骗子从一开始就在下一盘很大的棋,现在不过是到了收尾的时候了。而这盘棋的核心,就是“杀熟”。

对于“杀熟式”骗局,我们并不会感到陌生,无非就是利用了熟人之间的感情、信任、面子等,再加上一些谎言和手段,最终实现舍义而取利的目的。我们希望当地警方能够尽快立案,找到犯罪嫌疑人,帮助这些身心备受煎熬的师奶们挽回损失。但是通过这件事,也给这些被骗的师奶,给所有人提了一个醒,那就是警惕身边“杀熟式”骗局。

不管对方多么会“做人”,也不管对方在我们面前表现得多么有实力,一旦双方涉及到借贷关系,钱财往来,都要小心谨慎,不能被表面现象所欺骗。就像这起案件中,有受害人拿着当事人借钱时留下的房产证去检验,结果发现房产证竟然是假的,那么当初一拿到房产证就去相关部门验证一下,马上就会发现其中的骗局,这样不但自己不会上当受骗,也可以马上提醒其他人。所以“杀熟式”骗局不过是骗局之一种,而再精明的骗局,也会有漏洞,就看我们是否足够小心、足够谨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