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鹰计划”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创新之都

07.08.2015  13:02

  根据江门重微双驱发展部署,日前出台了名为“雏鹰计划”的《江门市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工作方案》,通过打造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建设、公共服务平台、环境优化三大工程,推动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工作的开展。

  江门小微企业发展状况如何?记者采访发现,一些小微企业技术含量很高,从业人员虽不多,但一样可有大作为。

  小微企业是江门市的主要市场主体。数据显示,2014年,江门市共有小微企业法人单位31895个,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6%,比例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14年,小微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644.08亿元,占全市企业营业收入的47%,几乎占据全市的半壁江山。

  小微企业对地方经济最大的贡献还体现在就业上,它们是江门创造就业岗位的主要来源。2014年,小微企业从业人员51.1万人,占二三产业全部从业人员的55%。

  有关人士介绍,虽然整体上江门小微企业产品还无太多技术优势,但品牌塑造、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目前,已涌现一批创新能力强,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小微企业。2014年,全市小微企业注册商标2250件,占全市实有注册商标总数的7%;缴纳税金181568万元,占全市的4.7%;拥有授权专利数750个,占全市的13.5%;技术合同成交额6052万元,占全市的39.3%。除了传统的营销模式,小微企业还逐渐通过电商市场和直营连锁等方式不断开拓营销渠道,2014年共有直营连锁企业26家,合共396家门店。

  随着江门营商环境的改善,创新驱动战略的推行,江门小微企业的活力也正逐步被激发出来。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全市规上小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增长10.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高于大型企业、中型企业2.2、8.2个百分点。

  群像

  科技团队凭技术创业

  困难时受政府支持鼓舞,终发展到上市

  位于火炬高新技术创业园的江门市未来之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由来自广州的科技研发团队于2011年注资101万创建,今年4月在天交所上市。

  该团队此前在广州是用进口设备做数据恢复服务,发现受技术壁垒限制,很多时候无法恢复,因为外国的新技术往往不对外公开,就需要自己进行研发,在此过程中研发出了一批专利技术。因为江门的创业环境好,于是来到江门成立公司,将研发出来的技术转化为32项发明专利。

  “我们今年陆续还要申请十几项发明专利,4个独创的新产品会逐步推向市场。”该公司总经理蔡扬毅告诉记者,该公司成立3年多,有2年多都在专注研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闭门造车”。2013年研发了十几项成果,可当年的营业额只有6.58万元,但因为核心技术属于国家大力支持的信息安全范畴,获得了17万元的江门市创新基金奖励。

  公司成立后太长时间没有成效,原始股东已对公司有点失望,不愿意追加投资,来自政府的支持让大家恢复了信心。“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也许就不会有我们在天交所上市了。”蔡扬毅说,该公司去年以技术服务为主,收入已有100多万元,此后将逐步加大设备销售力度,今年收入至少翻三番。

  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最大问题还是人才,其次才是资金。公司一共不足20名员工,研发团队核心人员是7名,相较于公司成立之初在减少。因此,公司在政府支持下,跟五邑大学合作,其以就业指导老师的身份到五邑大学带学生做项目、开展比赛等,今年就计划做个创新,让大四的学生不用去学校上课,而是直接去该公司实习获得学分。“我们希望从实习期就把学生留在江门,为江门储备人才。”

  传统加工企业转型升级

  小作坊发展成年销售额上亿元公司

  位于江门市蓬江区荷塘镇的道生工程塑料有限公司,是从传统加工企业发展起来的以生产、经营、开发各类高性能改性工程塑料产品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是传统小微企业成功转型的代表。

  在2004年12月创立时,该公司是仅有两三个员工的小作坊,没有自己的研发技术,以传统的来料加工为主,利润非常微薄,年销售额不过七八十万。但在从事加工的过程中,该公司发现了市场对新材料的需求,于是与学校产学研合作,并在2006年成立了研发团队,开始新材料的研发、生产。

  经过多年发展,目前该公司研发团队已有17人,成立了自己的工程研究中心,并与高校合作建立了一个无卤阻燃工程塑料研发中心,拥有核心技术专利13项,年销售额上亿元。今年年初,该公司搬迁了新厂房,生产面积从原来的8000多平方米扩展到2.1万平方米,产能增加一倍,生产线全自动化,一线生产员工仅有二三十人。

  该公司财务负责人黄天国表示,目前公司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怎样满足市场新需求。技术更新换代很快,市场对新材料要求越来越高,要跟上这一趋势,一方面研发投入很高,该公司每年都要投入300到400万元做研发;另一方面生产新产品的自动化生产线也要不断更新。“很多产品的外观国内可以仿制,但性能却无法跟国外媲美,主要就是新材料性能跟不上。”

  “我们希望政府能对民企投资有点倾斜。”他告诉记者,该公司此前已获得了江门市特色产业50万元的扶持,今年正在申请110万元的贴息贷款。公司正筹备在新三板挂牌,希望通过这一举措,让公司的管理更为规范、透明,接下来可引入政府股权投资。

  举措

  “重微”双驱如何落在实处?

  “重微”双驱如何落到实处?记者对三区四市展开了采访,了解他们在推进重大平台、重点园区与重大项目建设,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将施行的最新举措。

  蓬江区

  小微企业已成经济主力军

  蓬江区小微企业数量17000多家,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的90%以上,成为重要生力军。小微企业数量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蓬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扶持小微企业方面,蓬江区主要有几方面的措施:一是推行“五补贴”政策,对小微企业招用符合条件的人员给予社保补贴、岗位补贴、就业补贴、创业培训补贴、租金补贴等形式的补助。二是发放小额担保贷款,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劳动密集型和科技型小微企业,给予小额担保贷款,“捆绑性”贷款、贴息、创业资助等形式的补助。三是逐步完善中小微企业网上金融服务平台。据悉,在2015年度上半年,江门融和农商银行的官方网站已开始运作额度为5万元至500万元的“小微企业自助贷款”服务。四是推进中小微企业信用等级评定体系建设,计划在2015年全年完成50家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工作。五是持续完善创新服务体系,提升科技孵化服务平台服务能力,加强科技与金融的对接。

  在大项目建设方面,一是狠抓大平台建设,“三足鼎立”引项目。一方面继续完善江门市先进制造业江沙示范园区的建设,另一方面紧紧围绕“珠西智谷”战略,重点引进智能装备制造业、生命科学产业和2.5产业三大产业。另外,打造“33墟街”,发展历史文化旅游产业。二是狠抓大项目落地建设,以大项目落地推动经济蓄势。

  高新、江海区

  力争推动3—4家企业挂牌新三板

  2014年高新、江海区小微企业共实现产值168亿元。小微企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44%;小微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407.2亿元,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资产总计62.9%。

  为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高新、江海区大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形成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等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扎实推进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上市融资及挂牌新三板,力争推动3—4家企业到新三板或区域性股权交易中心挂牌(注册)。

  有关人士透露,将对发明专利申请授权的资助,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方式,发挥专利代理机构专业服务优势,强化对高新、江海区企业专利申请的宣传、支持。对孵化器租金的优惠支持,高新、江海区将结合市级政策加快制定高新区火炬大厦等创业基地的租金优惠政策,增加该区创业载体的吸引力。

  高新、江海区还将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风险投资基金,安排财政配套资金0.4亿元,争取吸收社会资本2亿元,共2.4亿元。发挥金融创新对技术创新的助推作用,释放政府资金在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过程中的引导、放大民间资本的动能,培育壮大创业投资和资本市场,通过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基金主要用于引导创投机构及其他社会资本支持处于初创期的小微企业,重点支持具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小微企业。

  新会区

  新增小微企业第一季度增幅近30%

  据不完全统计数字显示,2014年,新会区有中小微企业11986家。从中小微企业划型标准看,上述企业中,大约有九成多是小微企业,并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据区工商局公布本区小微企业工商登记数据,2014年第一季度新增小微企业1345户,2015年第一季度新增小微企业1748户,增幅近30%。

  新会区争取年内90家小微企业转型为规上企业,组建省市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3家以上。未来三年,新会区将按照《江门市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实施方案》,重点是以“28-8-6”工程各载体、平台新会部分的建设主体、建设内容为切入点,打响“冈州创客”新会小微企业发展品牌,实施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环境优化三大工程。打造全方位激励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内外环境,激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活力。到2017年,实现就业目标、创业目标、创新目标“三大突破”,以及对经济增长贡献能力、对社会发展支撑能力“两大提高”的目标,争取到2017年,小微企业就业人数累计增长25%;小微企业技术合同成交额比2014年实现增长300%;小微企业拥有授权专利数比2014年实现增长100%等目标。

  重大项目方面,将以大项目建设和招商、技术改造、骨干企业等方面为抓手,推动富华工程、新会电厂、李锦记等多个项目进展,大力推动“重微”双驱工作。

  鹤山市

  建设小微企业“助保贷”融资平台

  小微企业是推动鹤山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2014年末,全市小微制造业企业约2300家,创造的增加值63.1亿元,占GDP的27.34%,目前已有一批成长型小微企业通过快速发展,成为重点骨干企业,提高了全市经济整体实力。

  在重大平台建设方面,鹤山市建设了小微企业“助保贷”融资平台。以通过市政府投入部分财政资金和贷款企业按融资额度和期限缴纳一定比例的资金,建立中小微企业助保金作为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建设银行接受该资金池作为贷款风险补偿,降低担保条件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融资服务平台,强化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提供贷款融资服务。

  在重大园区建设方面,鹤山深化了园区体制改革,将重点抓好“城”与“镇”、“产”与“城”的融合。该市启动了园区管理体制改革,将鹤山工业城与共和镇合署办公,鹤城镇工业板块、址山镇龙湾工业园区划归工业城管理,初步完成了资源的统一管控。此外,鹤山围绕园区三大产业的发展定位(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电子信息),对园区工业用地进行重新规划定位,通过精准招商力促产业集聚,加快“一区一产业”发展步伐。

  台山市

  重点扶持111家小微企业转型规上企业

  据悉,台山现有中小企业2251家,其中小微企业1999家,占总数的88.8%,从业人员共3万人左右。按照分类,台山目前的小微企业涵盖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工业企业、住宿和餐饮企业以及其他服务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下工业企业以820家位居分类榜首;限额以下零售企业以381家排行其次;其他服务业企业以370家排行第三。另外,限额以下批发企业207家,限额以下住宿和餐饮企业也有42家。

  下一步,台山将重点培育现有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2000万元的小微工业企业、商业批发企业,以及年主营业务收入300万—500万元的小微商业零售企业。通过重点培育,在服务、融资方面给予优先照顾,争取到2017年底前,实现全市111家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对于纳入重点培育的商业批发和零售企业,台山也将大力推动企业建立平台网络,引导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营销。而对于未列入重点培育的小微企业,同样加大扶持力度,推动企业提质增效。

  重大项目方面,台山将全力破解项目用地、资金等瓶颈制约,确保完成年度投资131.44亿元的85项重点建设项目,完成207亿元的固投目标。同时狠抓重大产业项目、重大交通项目、重大名声工程项目,推进台山核电一期建设、海亮铜业等项目,推动包括深茂铁路、新台高速南延线等项目的提速等,确保投资稳增长上下功夫。

  开平市

  做好载体建设和环境优化

  据数据显示,开平市累计发展企业约3900多家,其中小微企业约占96.7%,小微企业已成为开平经济发展的一股中坚力量。

  小微企业方面,开平市的扶持措施主要有几方面,首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其次,落实诚信绿卡政策,设立“诚信绿卡企业绿色通道”,主动为企业提供优质服务。此外,还积极优化发展软环境,规范涉企收费项目,落实各项减轻企业负担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下一步,开平市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将着力在两方面:一是加强载体建设,激发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活力。二是优化环境工程,着力贯彻落实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环境优化工程。

  在重大项目方面,今年开平市以翠山湖大道东、西延线建设为纽带,打造以翠山湖园区为核心,水口、月山、苍城、沙塘四个镇为产业配套区的珠西先进机电装备产业示范基地。1-6月份,翠山湖园区坚持“科技新城、城市新区”的发展方向,通过做大做强“先进电气装备、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产业,成功引入工业项目6个,投资金额近9亿元;在谈项目20多个,投资金额达62亿元。

  恩平市

  拟投1.3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载体建设

  据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恩平市拥有企业达2706家,其中小微企业2435家,占全市企业数90%,2014年新增小微企业401家。未来恩平计划投入1.3亿元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载体建设,带动超13亿元社会投资,并建设3个小微企业创业创新载体。

  另外,恩平将创建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其中将建设小微企业孵化器,目前已建有5万平方米的厂房及宿舍,有9家企业落户。同时,推进先进装备制造业创业创新中心建设。海天、道氏、宝索等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建立研发中心,为企业产品的研发、创新提供强大的科技力量支持。

  重点项目方面,恩平将以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七个一”专项行动为抓手,抓好大槐、东成、圣堂等7112亩产业集聚区申报和建设工作。同时加大产业招商力度,抓好机械项目的落地投产,争取有20个项目在今年建成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