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政府2016年一号文力推“机器人智造”计划50条
东莞副市长贺宇向记者介绍今年“一号文”相关情况(记者 刘刚 摄)
东莞市政府2016年“一号文” 新闻 发布会现场
今年市政府“一号文”聚焦机器人产业
东莞时间网讯 2016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定了,聚焦的是“机器人产业”。在今天(1月26日)上午召开的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新闻发布会上,副市长贺宇向新闻媒体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的意见》的相关情况。
2016年东莞市政府“一号文”旗帜鲜明地提出,以全面实施“机器人智造”计划为统领,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这既体现了以“机器换人”提升现有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实现产业存量升级,又体现了未来东莞着力发展智能化的先进制造业,做优做强产业增量。
今年市府“一号文”有四大特点
一、需求侧与供给侧两端对接
在需求侧方面,积极推动“机器换人”,扩大机器人应用示范市场,推动东莞制造智能化改造,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供给侧方面,利用庞大的机器人使用市场,大力引进机器人智能装备企业,突破机器人产业核心和关键技术,加快培育发展东莞的机器人产业。
二、工业机器人与服务机器人同步发力
既注重紧密结合制造业升级需求,优先发展3C制造、焊接、搬运、加工等先进适用的工业机器人。又注重发展智能代步、安防监控、家政服务等服务机器人,以及无人机、无人艇、空间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并积极布局发展柔性机器人、微纳机器人等下一代机器人,抢占未来机器人产业制高点。
三、全链条突破与全要素支撑同步体现
一方面,围绕机器人上、中、下游产业链精准布局,系统谋划机器人产业链条一体化发展,提出实现工作母机企业、本体企业、关键零部件企业、系统集成商、服务提供商、公共服务平台并举发展,力争机器人产业全链条突破。另一方面,从应用、技术、人才、资金、中介、 金融 等方面全面优化“政产学研资用介金”等要素,力争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全要素支撑。
四、指导意见与实施方案同步出台
“一号文”系统梳理了机器人产业发展思路,力求为未来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全面系统的指导。可以说,这是目前国内最全面、最系统的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与此同时,我市还制定了配套文件《关于大力发展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打造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实施方案》,确保“一号文”有效执行落实。
东莞力推“机器人智造”计划六类50 条
(一)突出应用先行,积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改造
1.深入实施“机器换人”计划。 未来五年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的普惠性“机器换人”专项资金,采取拨贷联动、租赁补助、事后奖励等多种方式,引导企业利用机器人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实现减员、增效、提质、保安全。
2.鼓励重点行业机器人应用示范。 鼓励电子、机械、食品、纺织、家具、鞋业、化工等行业开展“机器换人”,抓好一批典型应用示范工程,建立典型行业机器人应用标准模型、应用标准和规范,力争五年内完成“机器换人”项目2000个左右,带动超过5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新一轮技术改造。
3.构建工业4.0智能制造模式。 鼓励企业运用智能设备和“大物移云”技术,开展关键环节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构建“自动化生产线+工业机器人+专用网络”的工业物联网,形成联网协同、智能管控、大数据服务的智能制造模式。
4.实施3C产业智能制造示范工程。 推动国产机器人、数控装备、控制系统在3C产业深度应用,建成一批高水平柔性制造单元、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按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总额的15%—20%予以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1000万元。
5.强化融资租赁促进“机器换人”。 创新融资租赁扶持政策,省市各出资1亿元合计2亿元设立专项资金,用于中小企业设备融资租赁贴息补助及设置融资风险池。引导东莞装备制造企业加大与融资租赁机构合作,探索给予本地装备制造企业应收账款质押贷款贴息及融资租赁公司风险补偿等扶持。力争五年内为企业提供50亿元以上的技改融资支持。设立机器人智能装备产业 基金 ,鼓励各类 投资 引导基金及金融机构在莞集聚,促进“机器换人”和机器人产业发展。
6.开展“双零”技改信贷计划。 与国家开发 银行 合作开展“零首付、零门槛”技术改造信贷计划,创新采取设备金额80%由国家开发银行发放贷款支持、20%由融资租赁公司承担的方式,解决中小企业技改资金难题。
7.鼓励企业采用莞产机器人。 对购买莞产智能装备实施“机器换人”的,资助标准提高至设备和技术投入总额的15%,对购买莞产机器人实施“机器换人”的,资助标准提高至设备和技术投入总额的25%,单个项目最高奖励500万元。政府项目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莞产机器人产品和技术服务。
8.实行莞产机器人试用计划。 推动莞产机器人在部分企业先行试用,市财政给予试用企业租金、电费、后续维护等资金补助。搭建莞产机器人展示推广平台,定期发布“东莞智造精品”目录,促进莞产机器人批量化应用。
9.引导推广应用服务机器人。 鼓励机器人应用拓展至交通、家居、 健康 、应急等生活服务领域,推广应用养老助残、医疗康复、教育 娱乐 、安防排爆等服务机器人,打造机器人无所不在的全应用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