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卫生计生委开展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

30.06.2015  18:11

      29日,省卫生计生委举办了食品安全宣传周主题日活动,邀请公众和媒体记者参观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讲解食品安全的多个认识误区,现场观摩食品安全检测的“解密”过程。
      活动现场,广东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黄琼博士解答说,并非纯天然、原生态的食品就一定就更加安全,例如土榨的花生油一般未经精练加工,霉变的花生常常会导致花生油中含有过量的影响人体健康的黄曲霉毒素;未经加热或消毒的生鲜牛、羊奶可能带有沙门菌、布鲁氏菌等,会使人体感染疾病;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有非常严格的标准,食品添加剂的合范围适量使用其实有助于改善食品的风味、口感和安全性,与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不同,食品中的非法添加是违法行为,监管部门会给予严厉的打击……
      在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工作人员正在忙着对各种食品的样品进行检测,各种“高精尖”的检测仪器引起了参观市民的浓厚兴趣。譬如曾经在抗菌素、瘦肉精以及大茶药中毒等检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其“身价”高达300多万,最快能在3-4小时就能对样品检出结果。“我们所可以进行700项检测,包括食品、饮用水、消杀用品等。”广东省疾控中心卫生化验所所长黄伟雄介绍,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仪可检测出水中的金属元素、稀土元素;液质联用仪可作农药残留、兽药残留、添加剂检测。
      为了让公众对检测过程有更直观的认识,检测人员以蔬菜水果中的农药残留和肉类中的瘦肉精检测为例,在实验室现场向公众演示食品安全检测的各个环节,现场公众“零距离”观摩了检测全过程。
      目前,广东省已建立了 “食品中化学污染物与有害因素监测网络”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监测网络”,这“两网”目前已经覆盖全省各地市和各县(市、区),初步实现全覆盖,监测食品品种包括米、面、肉、菜、食用油、乳制品、婴儿食品、调味品等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食品,监测项目包括农兽药残留、有机污染物、食品添加剂、致病菌、病毒、寄生虫等。同时,广东省还建成了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络,覆盖21个地市和顺德区疾控中心、122个县(市、区)疾控中心、建设了155家监测哨点医院,监测的范围包括化学性、微生物性、有毒动植物等所致的食源性疾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