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伪造学历者付出代价
日前,东莞市学历鉴定中心公布相关数据:2014年东莞共查验出不合格学历约2700份。“这样类似的事情,有很多宗”,东莞市学历鉴定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多分布在职称评审认定、积分入户(学)、事业单位招考招聘、转干晋升、组织考察等相关事项和环节。(南方网3月16日)
沐猴而冠,士林之耻。无论有何理由,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学历造假都不应容忍。令人担忧的是,被查出的不合格学历中,造假原因除了职称评定、积分入户(学)之外,还包括事业单位招考招聘、转干晋升、组织考察。幸亏这些人造假被发现,万一得逞,混入事业单位,或被转干晋升了,通过组织考察了,岂不可怕?
由此联系到前不久新华社的一篇报道,档案造假在一些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几乎成“公开的秘密”,“年龄越填越小、工龄越填越早、学历越填越高、身份越造越假”。有个极端案例是,河北省石家庄“骗官书记”王亚丽的档案中,除性别是真的外,姓名、年龄、履历均是假的。尽管如此疯狂的造假并不多见,但学历造假、年龄造假确属潜规则。如果连身份都造假,还能指望他们尊重法律、用好手中权力吗?
媒体曾披露这样一个案例:中国一名留学生在德国各方面成绩都很好,但就是无法找到工作,最后他才明白,是因为自己有3次逃票的记录被查在案。这就是失信的代价。已有的制度设计充分信任你,想象你人品很好,那么你就应该自重。如果失信,就会吃不了兜着走。这样的制度设计挺有意思,一方面可节省治理成本,另一方面也能塑造公民的守信意识。
有句话说得好,“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对造假者不应姑息,对造假危害公共利益的人更应该依法依规处理。让学历造假者付出应有的代价,不仅能匡正社会诚信的价值坐标,也是对守信者的最好奖项。原因很简单,人家寒窗苦读辛苦拿到了学历,你轻松造假居然也凭假学历升职提干,这公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