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低碳理念成为社会共识
昨天是我国第二个“全国低碳日”。省政府机关事务管理局向全省公共机构发出《广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倡议书》,号召全省各级公共机构要同步举办能源紧缺体验和绿色低碳出行活动,采用停开空调和关闭公共区域照明等方式进行能源紧缺体验,积极践行“135”出行方案。
2012年9月,国务院决定自2013年起,将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设为全国低碳日。也几乎从那时起,PM2.5这样的字眼开始频繁进入人们视野,而雾霾、水污染、土壤污染这样的现象不断困扰着人们生活。今年初在参加广东代表团的审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几个问题都事关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大战略,诸如“珠三角现在PM2.5是多少?”“广州市对机动车限行限购吗?”“东江的水质怎么样?”党的十八大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新理念。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可以看出,中央高层对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
当享有蓝天白云越来越成为一种奢侈,当全球变暖越来越频繁地引发气候异常,设立低碳日,要倡导的是一种低碳生活的方式,一种绿色环保的态度。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排放,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毫无疑问,这种方式与态度必须首先在政府机关内生根发芽,《广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倡议书》的目的正在于此。在炎热的天气下,停开空调、“135”出行的能源紧缺体验显然并不舒适,但也恐怕只有在这样天气下才能让人真正体会到能源对社会与个人意味着什么。全省公共机构广大干部职工要通过体验增强能源资源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积极争当节能工作的组织者、推动者和监督者。
降低不断增高的二氧化碳排放理应成为政府、企业乃至个人的共同选择。早在2012年9月11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成为全国第一个启动碳交易试点的省份。碳交易在国内仍然是新鲜事物,如何盘活碳交易市场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仍是需要攻破的难题。当前我们正处于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历史阶段,已经出现了一些能源资源消耗增长过快、高碳排放等问题,我们更需警醒和防范,要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低碳、节地、节能、可持续的城市发展道路。与此同时,在城市经济运行中,企业无疑对碳排放负有重要责任。绿色生产应该成为每个企业共同的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更有现实的紧迫性。如今经济发展模式仍然高排放、高污染、高能耗,随之而来的是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生态退化,环境突发事件层出不穷。这要求我们必须转变粗放型生产方式,努力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最终达成低碳生活理念的共识,必须依靠社会中每一个体,落脚于每一位公民的自觉践行。低碳日,每年只有一天,如果能通过这个日子真正认识到低碳理念在社会发展中毋庸置疑的地位,那么就能成为改变旧有生活陋习的契机,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把低碳理念推广发扬。有些人也许不知道,衣食住行都会消耗能源转化为二氧化碳排放,使用电器、开车甚至喝果汁都会产生相当的碳排放。我们倡导低碳生活,当然不是要求大家一起过苦行僧的日子,而是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和资源消耗,共同用行动减缓气候变化。目前广东打算在全国首个提出碳交易普惠制,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提升市民的低碳意识,并转化为共同的生活习惯,少开车、绿色出行、垃圾分类等低碳行为将会得到奖励。
低碳日,并非为某个群体定制,而是为整个社会设立,不管政府、企业、抑或个人,目的就在于使低碳理念成为共同的选择。而在降低碳排放、留住蓝天白云的过程中,各方都责无旁贷。(南方日报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