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制度善意催生更多“广州好人”
广州观察
近日,广州白云山来了一群特殊的游客:他们左手拿着一个垃圾袋,右手拿着一把垃圾钳,一边爬山,一边捡垃圾。他们是一群广州志愿者,为帮环卫工人减负,他们不遗余力地清理景区垃圾,并分类倒入垃圾桶。
烈日炎炎,志愿者的行动不仅为环卫工人减轻负担,而且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游客,带动文明出游的风气。广州作为一座具有人文关怀的城市,不仅活跃着许多默默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而且已出台不少政策侧重对底层群体的关怀,尤其对辛勤工作的“城市美容师们”。以越秀区为例,在该区居住并从事环卫、消毒站、园林绿化、市政建设工作服务的进城务工人员只要做满2年,其随迁子女即可在越秀申请公办学位;另外,该区大力推进包括“环卫工人生活驿站”在内的环卫用房建设,要求全区18条街道每条街至少建设2个环卫工人生活驿站,并力争在2015年年底前全部投入使用,在盛夏为环卫工人搭建“清凉之家”。
小至市民为环卫工人减负,大至政府层面解决环卫工人儿女教育问题、为环卫工人搭建生活驿站等,点点滴滴,彰显的是大爱广州的胸怀与温情,弘扬着千年羊城的正气与担当。无论是活跃在景区、养老院、城中村的志愿者,还是在危机情况下挺身而出、舍己救人的英雄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广州好人”。“广州好人”的不断涌现已成为羊城一道温暖的风景线。如何让好人精神薪火相传,让互帮互助成为常态,以提升广州城市形象?笔者认为,制度化的鼓励不可缺失。目前,广州已出台不少细则对好人好事予以精神、物质等方面的奖励,然而,从长远看,还需系统性地继续扶持培育志愿者文化。
首先,加大志愿者文化的宣传。过去一年,在“邻里守望”、“送欢乐下基层”,“我们的中国梦”等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的引领下,广州共举办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超过7万场,市级组织文艺志愿服务活动220场。未来,还需要创新志愿者文化的宣传形式,开展民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宣传活动,调动民众参与热情。
其次,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利用率,加强对志愿者组织的考核。去年广州市文明办专门拿出170多万元重点扶持46个志愿服务阵地。对于财政扶持的志愿服务阵地,是否把钱花在刀刃上,还需要后续跟踪考察。制定好考核标准、时间,赏罚分明,及时淘汰“东郭先生”,让志愿者文化欣欣向荣。
最后,畅通公众参与渠道,集思广益,催生更多好点子。在每一届的广州志愿者服务交流会上,众多想法新颖、可行性强的优秀公益项目让人惊呼“高手在民间”。做公益不仅需要一腔热情,还需要聪慧的大脑。相关部门不妨开辟一个统一的、常态化的交流平台,方便公众建议、监督,甚至发挥众筹功能,让志愿者文化“活水长流”。
总之,扶持培育好志愿者文化,才能源源不断地催生更多“广州好人”。一个好人带出一群好人,一群好人带出一座“上善之城”。期待制度善意让这一群体茁壮成长,让志愿者文化在羊城蔚然成风。 (陈小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