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资源成为村民致富新源泉
[记者视点]
■罗娟娟
本报“镇村行”大型采风活动近日走进千年古镇梅县区松口镇(详见本报今日第一版报道)。松口,这个仅有7万人口的小镇,却拥有8万海外侨胞,客侨文化成为松口最主要的文化。在形成于宋代的松口古街,处处都是曾经“不夜城”的印记。面对如此丰厚的文化积淀,松口把文化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长点,既保存了古韵,又实现镇村的增收,让“古”资源成为村民致富的新源泉。
此次镇村行,记者强烈感受到了巧用文化资源给松口带来的新活力:激活“古”资源,让古街、古建筑化为城镇发展的动力和促进增收的新生力量。针对该镇的客侨文化,“南洋古道·千年古镇”的规划建设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中国移民广场成功落户,松江大酒店修缮、布展完成,火船码头重建正在推进,古楼、古街也正在进行修复。这一系列救“古”行动,让濒临破败的松口古街重获新生,曾经流失的居民重新回到古街,废弃的商铺又有了买卖声。而在该镇的规划中,松口古镇将被打造成为广东的“凤凰古镇”,把古镇的古资源转化成为旅游资源,把古街打造成“龙头”,把美丽传统村落打造成“景中景”,形成一张主次搭配协调的旅游网,通过发展旅游产业拉动圩镇经济发展,扩宽居民致富渠道。可以想见,做好“古”字文章,前景非常可观。
在走访大黄村、横西村等村落过程中,记者看到,这些村落所坚守的历史文化资源已经成为村民致富的源泉,该镇把传统村落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让美丽乡村有亮点、看点,成为人们乡村游的主要目的地。在铜琶村,特色民居、古建筑等被保存得很好,不少精美的古建筑还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村民们热爱着、守护着这些古老的建筑,成为不少梦回松口的人们所追寻的记忆。而正是这些在不少人脑海中挥之不去的记忆,让铜琶村成为很多客家人寻梦的地方,也让乡村找到了致富的新路子,让村民成为“半农半商”的新城镇人。